法律问答
土地纠纷
2023-12-29 01:31:2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土地转让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土地转让协议生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被胁迫、被欺诈的情形;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即符合合同生效要件。
    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时,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土地界址、面积、动工期限、使用期限、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双方其他权利义务。
    前款规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书面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及其最高年限、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抵押等,参照同类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土地转让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1、原土地证或土地证明材料,原土地出让合同,上缴税务局的土地增值税证明材料,土地评估报告。
    2、图件资料,土地转让专项审计报告,营业税上缴证明材料;
    3、项目批复原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材料等,上缴财局契税证明。

  • 一、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怎么写才合法
    1、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要满足生效条件才合法,具体是:
    (1)订立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的内容,必须表达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订立的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议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更没有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流程是怎样的
    1、交易双方提出转让、受让申请交易当事人申请办理转让手续同时,还应提供转让协议、土地使用证、宗地界址点图、建筑物产权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委托书、身份证明等资料;
    2、审查。
    接到申请后,承办人应对资料及宗地情况进行详细审查了解,凡未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抵押、查封、出租而未通知承祖人知道的,权属不清、四邻有纠纷的等不予办理转让手续,并在15日内通知转让当事人;
    3、如改变土地用途须有规划部门意见。
    转让时需分割建筑物的应有房产主管部门意见;
    4、现场勘察。现场勘察应与有关资料对照核实。如需分割转让,应考虑土地利用率、出路及他项权利等因素,并制图确定四至、面积,必要时需经四邻签章认可;
    5、地价评估,并提供报告书。
    审核评估报告与转让协议,转让价明显低于市价的,建议市府优先购买;价格过高的,可建议采取必要调控措施;
    6、填写转让审批表。认真核对原批准文件、评估报告、规划意见等资料,用途、价额、年期等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
    7、审批。
    审批内容包括费用表及转让审批表。费用表须经所长签字后,经办人携完整转让档案与转让审批表等报中心及局领导审查批准;
    8、交纳有关税费;
    9、登记编号。审批后,也可在审批前到产权科对补签出让合同及审批表编号。
    转让档案、留产权科统一保存,按年度缴档案室;
    10、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办人依据补签出让合同、转让审批表、付款票据等,填写变更登记审批表进行变更登记。变更登记审批表,可随转让审批表同时报批。
  • 法律分析:有效。民事法律规定,订立协议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第二种则是书面形式。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协议,只要是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且内容合法,则为有效,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且农村土地交换协议不属于法律特别规定的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