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事诉讼怎么处理,法律有什么规定

著作权
2023-12-29 10:08: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提起民事诉讼的条件是:
    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和属于受诉法院管辖。
    原告提起的诉讼应当属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并且属于本院管辖范围,否则法院无权对案件进行审理。
    民事诉讼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1、起诉,需要提交诉讼状;
    2、立案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会予以立案;
    3、排期开庭,法院对立案后的案件进行排期开庭;
    4、开庭审理;
    5、宣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总和。
    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并不仅限于民事诉讼。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机制包括:
    1、自力救济。即纠纷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纠纷,包括强迫对方服从的自决方式和双方互相妥协的和解方式。
    2、社会救济。即纠纷主体以靠社会力量来处理纠纷,包括请第三者进行劝说协调的调解方式和由特定机构以第三者身份在事实上做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做出裁决的仲裁方式。
    3、公力救济。即纠纷主体依靠国家力量解决纠纷,特指诉讼方式,具有国家强制性和解决纠纷的最终性特点。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 民事案件立案有以下程序:
    1、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受理立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