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征收征用的区别有什么

土地纠纷
2023-12-29 10:08: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征收和征用的区别是:征收是征收主体基于公共利益需要以行政权取得集体、个人财产所有权并给予适当补偿的行政行为,征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将集体或个人的土地等财产收归公用的措施。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第二百四十五条
    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
    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 法律分析:二者含义和法律依据都是不同的,征收指的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采取的措施;征用指的是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采取的措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第二百四十四条 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二百四十五条 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
    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 不同之处在于征收主要是所有权的变更,征收后,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变更为国家所有的征收只是使用权的变更,征收后,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农民集体,使用结束后必须将土地返还给农民集体。简而言之,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与征收无关的所有权的变更是征用。
    就土地征用而言,国家根据公共事业的需要,以给予补偿为条件,利用别人的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所有权,特定的公共事业目的完成后,还将土地返还给原来的土地所有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家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