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如题 实名向公安机关举报他人违法犯罪 会被泄露个人信息以至于遭受报复吗?证据确凿

刑事辩护
2024-01-01 08:52: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不会泄露。实名制举报他人违法乱纪会受到办案机关的优先处理和接待,并且办案机关会保护好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以保证举报人的人身安全。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第五十九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举报线索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未经检察长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
    (二)举报材料应当放置于保密场所,保密场所应当配备保密设施。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保密场所。
    (三)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时,应当将相关材料用机要袋密封,并填写机要编号,由检察长亲自拆封。
    (四)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五)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线索原件或者复印件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严禁对匿名举报线索材料进行笔迹鉴定。
    (六)其他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
    第六十条 举报中心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受理网上举报,严格管理举报网站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并适时更换。
    利用检察专线网处理举报线索的计算机应当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通过网络联系、答复举报人时,应当核对密码,答复时不得涉及举报具体内容。
  • 法律分析:不会泄露。实名制举报他人违法乱纪会受到办案机关的优先处理和接待,并且办案机关会保护好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以保证举报人的人身安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 法律分析:不会泄露。实名制举报他人违法乱纪会受到办案机关的优先处理和接待,并且办案机关会保护好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以保证举报人的人身安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 第六条 监察机关依法受理举报,对实名举报的予以回复;对举报事项、受理举报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