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工地上班,软组织受损,休息38天算不算工伤

工伤索赔
2024-01-05 08:38: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上班时间受伤是不是工伤要看是否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伤害。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受伤了,我们一般会认定为受工伤,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受工伤是应该休假的,那劳动法规定工伤休息多少天呢?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阅读、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劳动法规定工伤休息多少天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如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
      
    (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
      
    (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
      
    (5)如经劳动能力鉴定为1-10级伤残的,还可以享受伤残津贴(1-6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10级伤残解除合同后领取)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10级伤残解除合同后领取)等待遇。
      
    三、职工工伤休假期限标准
      
    1、一般扭伤、碰伤等轻微创伤,确实影响正常工作的,准予休假时间不超过5天;
      
    2、需要手术缝合、包扎,伤情较轻的,准予休假时间不超过12天;
      
    3、受伤部位较大或创伤较深的,准予休假不超过2个月;
      
    4、手指与脚趾骨折且情况不特别严重的,准予休假不超过3个月;胳膊或腿部骨折或其他较重创伤,准予休假时间不超过5个月;
      
    5、伤情较重或情况特殊,申请休假超过半年的,要由受伤职工交书面申请,报总经理批准;
  • 法律分析: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的前提条件为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以及受伤与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工作地点在公司符合上述条件,因休息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利,是劳动者正常生理需求,应当视为工作时间的合理延伸,视为了下午更好的进行工作,因此应当认定与工作有因果关系,故应当认定为工伤。你可以要求单位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逾期不申请的,你可以自行向社保局申请。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