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被诈骗1000元能不能立案 网上买手机被骗的

消费者维权
2019-06-27 19:27:4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1、受害人遇到诈骗违法或犯罪行为报警后,警方会依法立案。
    2、单纯就受害人所描述的被骗1000元的个案来看,不构成诈骗罪,但是如果对方诈骗多人,金额累加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3000至1万以上,构成诈骗罪,依据刑法266条追究刑事责任。
    4、如果对方确实未构成诈骗罪,仅为诈骗违法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49条追究行政违法责任。
    5、受害人应尽量向警方提供较多的案件线索,以利于侦破案件,待司法机关抓获对方,并认定受害人被骗的金额,会依法将相关涉案赃款返还受害人。如果对方已将赃款挥霍殆尽,受害人可以依法主张对方退赔。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11条、49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4条、266条司法依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条、2条、3条

  • (一)若个人被骗金额超过2000元及以上,报警才给予立案。
    (二)若个人被骗金额低于2000元,警方不予立案。则按盗窃处理,做相应报案记录。但是建议去派出所报案,并提供有效证据。当受害人数、涉及金额累计达到一定数额时,警方也将会立案调查。因此,网络诈骗2000元及以上是可以立案的。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同时第二款规定,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钱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该联合司法解释还例举了包括“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等物种依法“酌情从严惩处”的情节。
    因此,公民因为误信短息、电话、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内容而上当受骗的,被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就符合该联合司法解释的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如果就此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应该受理。
    但根据该联合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和检察院可以在规定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