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补办离婚证需要离婚协议吗?没有离婚协议可以吗?

离婚
2019-06-28 15:49:52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一、离婚证丢了能补办吗  能补办,这是关于离婚证补办问题中,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离婚证是证明当事人婚姻关系的重要凭证,离婚后在办理个人贷款、房产等手续时都有所用,请妥善保管。如果离婚证丢失,是可以补领的。  
    二、离婚证补办去哪里办  离婚证补办要到原来办理离婚的民政部门办。因为当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是有备案的。  
    三、离婚证补办要带什么材料  
    1、内地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和离婚登记档案、《申请补领婚姻证登记声明书》的签字声明。  
    2、香港居民的离婚证补办应当提交:  
    (1)通行证或者回乡证;  
    (2)香港居民身份证;  
    (3)本人离婚登记档案。  
    (4)《申请补领婚姻证登记声明书》的签字声明。  
    3、澳门居民的离婚证补办应当提交:  
    (1)通行证或者回乡证;  
    (2)澳门居民身份证;  
    (3)本人离婚登记档案。  
    (4)《申请补领婚姻登记证声明书》的签字声明。  
    4、台湾居民的离婚证补办应当提交:  
    (1)台湾居民通行证或者旅行证件;  
    (2)本人身份证。  
    (3)本人离婚登记档案。  
    (4)《申请补领婚姻登记证声明书》的签字声明。  
    5、出国人员、华侨的离婚证补办应当提交:  
    (1)本人的有效护照。  
    (2)本人离婚登记档案  
    (3)《申请补领婚姻登记证声明书》的签字声明。  
    6、当事人离婚证补办需要各提交二张二寸单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  备注:第二代身份证复印时需要正反两面。
  • 当事人因《离婚证》丢失而需证明夫妻关系的,应持本人的身份证、户口簿,2寸近期免冠照片,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补领。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进行查证,确认情况属实的,为当事人补发《离婚证》。
    如申请补领婚姻证件的当事人已办理过婚姻登记,但无档可查的,须提供两个证明人的书面材料和证明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其他有关的证明、证件,婚姻登记机关方可办理。具体办理程序如下:出具证件→填写《申请补发婚姻证件声明书》→查档→审查、补发《离婚证》。
    具体的办事程序大概如此,但各地情况可能不同,您可以咨询当地婚姻登记机关
  • 离婚证补办材料有哪些?具体如下:  
    (一)本人的身份证、户口簿(户口簿上的婚姻状况和目前的婚姻状况保持一致);  
    (二)查档证明。档案遗失的由保管部门出具档案遗失证明,档案遗失的还要有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的离婚证明,或者两个近亲属出具的证明,或者公证机构出具的离婚公证书;  
    (三)两张半身免冠证件照片。补领离婚证的本人应到原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或现在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补领手续。

  • 1、婚外情基本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偶尔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的通奸形式;二是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的同居形式;三是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的重婚形式。这三种形式中,重婚是刑事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只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无过错方可以据此要求损害赔偿;如果偶尔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因通奸而引起离婚,如果无过错方有充分证据,则对方要承担过错责任,无过错方可适当多分财产。你只能多分财产,不可能让他净身出户;
    2、如果您提出离婚而对方也同意离婚,并且你们双方对于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三个方面都达成一致的,你们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书,并且共同到夫妻任意一方的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领取离婚证。如果您提出离婚但是对方不同意离婚或者虽然同意离婚但是对子女抚养或者是财产分割不满意的,您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并且对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和财产分割做出判决。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性。法定的离婚事由主要包括: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如果不存在法定离婚事由的,那么法院可能并不会判决离婚。如果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你们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无和好可能性的,那么会判决离婚并且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以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进行判决,一般对于夫妻共同财产都是平均分割。对于孩子的抚养权,按照法律的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处于哺乳期的孩子,原则上随女方生活。两周岁以上的孩子抚养权由父母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收入、居住状况、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个人素质等因素进行判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