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在法院打官司,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书,对方过了期限不付款,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什么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还要我提供其他证据,协议书上只是对方必须在什么时间前付清租金,并没有其他条款。

2019-06-29 12:10:23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协议离婚后,离婚协议是不需要公证的。如果一方拒绝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履行,那么另一方应该向法院起诉,而不是直接申请执行。单纯的离婚协议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只能依靠对方自觉履行。
    对方不自觉履行的只能通过起诉,为法院的判决书或者调解书所确认,对方不履行的,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一、执行期限  
    1、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  
    2、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3、如超过六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成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二、执行方式  针对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采取冻结、划拨存款、提留;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强制迁出房屋等多种方式。但人民法院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  
    三、执行监督  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人员的具体执行不当或有错误的,有权向该执行人员所在的人民法院反映,人民法院应及时处理。  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执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执行人员在案件执行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人民法院的纪检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控告。
  • 根据《民事调解规定》第2条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但是,按照规定,如果是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是不予调解的。
    那么,当事人在起诉过后改变想法想通过调解进行解决的,什么时候可以申请法院调解呢?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在诉讼的各阶段、各审级中均可进行。   具体来讲,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之前可以进行调解,在庭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在二审中乃至在再审中也都可以进行调解。
      此外,调解的开始并不都是当事人提出申请,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提出建议,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开始调解。   按照规定,法院调解的具体程序如下:   地点:法庭上;当事人所在地。
      主持:审判人员;合议庭。   形式:原则上面对面;原则上双方提出调解方案。   当事人:调解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也可以委托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注意,离婚案件的原则上需要当事人亲自参加,确有困难无法亲自参加调解的,当事人应就离与不离问题出具书面意见。   协议:法院会将调解协议做记录,并要求当事人或者授权的代理人签名。
      注意:调解结束后,因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或双方达成协议而结束。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而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继续审理,并及时作出判决;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要求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调解书。
  • 这个两年是指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也就是说,在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2年内,当事人必须向法院申请执行。只要在2年内申请执行了,即使没有执结,也不影响裁判文书的法律效力,不影响以后继续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