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律师好!我在2014年12月30日与用人单位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在2016年月10日单位以我多开工资为名,直接起诉到法院。请教律师:我可不可以申请管辖异议,应先有劳动仲裁委受理。另外是否已过仲裁时效?谢谢!

仲裁
2019-06-29 16:51:2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哪些注意事项?

    仲裁时效的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
    一、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发生仲裁时效中断时,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里的“中断时起”应理解为中断事由消除时起。如权利人申请调解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应自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如达成调解协议,自义务人应当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等。
    二、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象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因此,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①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②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③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劳动者向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答应支付。
    这里需要注意,认定时效是否中断,需要由请求确认仲裁时效中断的一方当事人提供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证据。因此,需要当事人有证据意识,注意保留和收集证据。
  • 仲裁时效的一般原则: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但当事人有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的可以顺延。
    何为其他正当理由,由仲裁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予以确定手续。  仲裁时效的特别原则:因为工伤提起劳动仲裁的,没有规定时效,而是规定了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后,没有劳动法规规定提出工伤伤残评定的时效和提出仲裁的时效。
  • 当遭到非法辞退等劳动争议时,不少劳动者都会选择通过申请劳动仲裁予以解决,但值得提醒的是,只有在法定的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才能被受理!  超过仲裁时限是人们在申请劳动仲裁时经常犯的错误。当遭到劳动争议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却错过了仲裁时效,即便证据再充足再有理也不可能胜诉。
    可见,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确实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们知道,根据最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已经延长至一年(详见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而具体的仲裁时效时间则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
    另外,条例中还指出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既然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劳动仲裁的时间为一年期,那么如果劳动者错过了仲裁时效是否就不能争取自己的权益了呢?显然不是的。误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通过诉讼程序,一般劳动权利的诉讼时效就延长至两年。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珍惜国家法律规定的时效内的劳动权利,积极争取及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一误再误,而错失良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