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婚姻内签订的财产协议书没有公证有没有法律效力

公证
2019-07-02 09:27:47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你好,婚离婚财产分割再婚夫妻财产情况不一,分割时会有不同对待。大致情况分一下三种:
    1、有婚前财产协议书的;现在再婚夫妻双方一般都有自己个人的婚前财产,为了避免日后因财产发生分歧,或者离婚时财产分割发生矛盾,故而再婚结婚登记前对各自的婚前财产协商,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预防万一。这种形式在城市比农村较多。如果离婚时婚前财产按照协议执行,减少了因分割财产的婚前财产的处理矛盾。婚后财产的分割,那不用说,按照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2、没有婚前财产协议的,再婚离婚时,婚前财产,有证据能证明属婚前财产的,属于个人的财产。按照谁的财产归谁执行。不能证明属于个人婚前财产的,一般要按照婚后财产分割(对方承认属于婚前财产的除外)。
    3、再婚结婚后有协议的,也按照协议执行。婚后夫妻双方因婚前财产问题协商一致,有两种情况:a、同意婚前财产按照婚前财产处理的,签订财产协议的,按照协议书的规定婚前财产处理。b、同意把婚前财产按照共同财产处理的,签订财产协议的,离婚时按照共同财产分割。再婚前一方所有的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是否有权分割呢?离婚时对财产的分割一般只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即通常一方再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是不能分割的,但这也不是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它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这两种情况下,另一方都可以分割。此外,如果结婚未满8年,但双方对一方婚前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人折价补偿另一方。
  • 《民事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即调解书生效时间为送达当事人之后。法院主持当时人进行调节达成协议时,该协议并不是立即生效的,在法院制作调解书和送达之前,当事人都有权利反悔。
     以房屋买卖协议为例, 房屋买卖协议中,作为个人,签字或者按指印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的签字和按指印的行为,都是对合同内容进行确认,并表示受合同约束的意思。
    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只签字或者只按指印,也可以即签字又按指印,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当事人应提交以下证件和材料:
      
    1、当事人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申请表;
      
    2、当事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
      
    3、扶养人为组织的,应提交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代理人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所在单位出具的遗赠人的家庭成员情况证明;
      
    5、遗赠财产清单和所有权证明;
      
    6、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所在单位出具的扶养人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证明;
      
    7、扶养人有配偶的,应提交其配偶同意订立遗赠扶养协议的书面意见;
      
    8、遗赠扶养协议;
      
    9、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 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原因如下:  一方面,这是由于企业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决定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既不是司法、仲裁机构,也不是行政机关,而是在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专门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职工群众组织。
    因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与审判、仲裁活动不同,调解活动参加人不具有诉讼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调解委员会没有对劳动争议的强制处理权,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也没有法律强制力保证。
      另一方面,对调解协议的履行,《劳动法》第80条、《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1条都是这样规定的: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如果不履行协议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
    这也说明,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是主要依靠当事人之间的承诺、信任,以及道德规范的约束,依靠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因此,当事人任何一方反悔,不履行协议时,无论是另一方当事人还是调解委员会都不能强迫履行协议。
      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并未规定法院调解应采用的方式。实践中最为流行的则是所谓“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即法官与当事人各自协商,在双方之间穿针引线,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调解应当公开进行,即从调解开始到达成调解协议都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有利于杜绝调解人员的暗箱操作,有助于双方当事人的自由协商达成协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