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法律规定造谣者怎么判刑?

名誉毁谤
2024-03-18 13:20:2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造谣怎么判刑具体要看情况而定。首先造谣承担的不仅仅有刑事责任,还有行政、民事责任。如果是制造虚假的险情、警情等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的,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如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谣,尚不构成犯罪的,要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 一、造谣罪怎么判刑
    1、造谣罪的处罚具体如下:
    (1)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组织、资助非法聚集罪】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造谣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造谣罪立案标准: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才能构成造谣罪。
  • 对于造谣传谣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则相应的判刑标准为:捏造事实造谣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