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农村自建房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房屋产权
2024-03-19 05:16: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农村自建房政策:
    1、现在农村自建房不得超过三层,每户的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360平方米;
    2、农村联排别墅不得超过四层,每户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450平方米;
    3、各村应根据本村的风俗、民情研究确定固定的一种住宅建筑方案,形成统一风格,采用坡屋顶建筑形式。
    所谓农村自建房,就是说它是经过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的,拿到了建设许可证,就能够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或者是允许的土地上建造房子,就被称之为农村自建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 一、自建房屋建设相关规定有哪些
    1、自建房屋建设相关规定包括:
    (1)农村居民年龄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且符合分家条件;
    (2)农村居民建房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村镇建设规划;
    4、农村居民建房必须一户一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二、不适合建房土地的有哪些
    不适合建房土地的包括:
    1、低洼之地。低洼之地容易积水,不利于出行,也会造成屋内湿气过重,对人体不利;
    2、刚填平的土地。如果宅基地之前是由大水沟或水塘刚填平的,不要着急在上面建房。
    因为这时地基还不扎实,地面很可能塌陷或裂缝,安全性差,一定要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地基稳固后再动工;
    3、农田。如果有机会将农田用宅基地建房,一定要等农作物收割完后才能动工。
    否则,遗留在地里的农作物或树根腐烂后,会影响地基稳固;
    4、填平的垃圾场。最好不要用垃圾场做住宅用地。由于垃圾场长期堆放垃圾,产生的秽气和细菌渗入地下,在上面建房对健康不利。
    如果必须要用作宅基地建房,一定要先进行清理和消毒,把表层土挖掉丢弃,填入新土;
    5、填平的废井。填平的废井可能造成地下水渗出造成地基不稳,挖井太深造成地气枯绝,废井的湿气或枯气对家人健康不利。
  • 可以的。自建房是泛指拥有自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自己组织并通过雇佣他人施工,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筑。自建房是我国传统建造方式的主流,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几乎都是通过自建房方式,来满足各自的居住需求。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十条 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