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对于虚假诉讼该应该怎样报案?

诈骗
2024-03-23 12:52:0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律分析:虚假诉讼罪报案方式有口头报案、控告、举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 虚假诉讼罪报案方式有口头报案、控告、举报。发现虚假诉讼罪时,最直接的报案方式是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报案。报案人可以向法院提交书面报案材料,请求法院将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立案处理,报案人也可以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向受理案件的法院了解案件事实。
    虚假诉讼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一般是直接故意,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司法机关秩序及他人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
    原、被告存在亲属关系或者其他亲密关系、诉讼事实及理由明显不合理,证据明显伪造,参与或者旁听庭审确认庭审情况。虚假诉讼案件的最终目的是逃避债务、转移资产,此类案件普遍调解结案,双方当事人很快便达成和解,执行财产等都属于虚假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哪些案件容易高发虚假诉讼
    如下案件容易高发虚假诉讼:
    1、民间借贷案件;
    2、被告为资不抵债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其财产已经进入法院执行拍卖程序;
    3、改制中的国有、集体企业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
    4、政府规划拆迁区范围内的公民作为诉讼主体的分家、析产继承、买卖等案件;
    5、提起离婚诉讼前的一个时期,夫或妻一方经法院裁决债务案件异乎寻常多的离婚案件;
    6、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案件;
    7、其他可疑的案件。
  • 有人犯虚假诉讼罪,首先去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报案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如果公安机关不处理的,可以向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法院所在地,或者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有利于侦办机关及时调取和固定证据,同时避免部分民事诉讼当事人故意利用刑事手段恶意干扰民商事案件的正常审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