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名誉毁谤
2024-04-01 10:04: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名誉侵权主要有四种承担责任方式: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其中,停止侵害是指如果侵权人尚未停止侵权行为,办案人员首先应当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劝其自觉停止侵权行为;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是指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通过人民法院要求侵权人在影响所及之范围内以公开形式承认侵害过错,澄清事实或者解除、消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恢复未受损害时社会对其品行、才能和信用的良好评价的责任措施。赔礼道歉,是指侵权人向受害人承认其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诚恳认错并表示歉意。从消除影响角度讲,必须当众进行。赔偿损失,分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失赔偿。
  • 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
  • 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通过侵权行为的特征进行认定: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
    2、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3、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法律依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通过侵权行为的特征进行认定: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
    2、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3、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