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电信诈骗帮信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帮信罪
2024-04-28 19:30: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电信诈骗立案标准
    1、电信诈骗立案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数额达到了3000元的,才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诈骗罪;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在不同的犯罪情节下,对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处罚不同,也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具体的坐牢时间不同。最高的时候是无期徒刑。

  • 一、电信诈骗的立案标准
    1、电信诈骗案的立案标准为三千元。公民因为误信短息、电话、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内容而上当受骗的,被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符合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如果就此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应该受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电信诈骗的常见情形有哪些
    电信诈骗的常见情形具体如下:
    1、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
    2、冒邮政工作人员等;
    3、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
    4、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5、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
    6、利用无抵押贷款进行诈骗;
    7、利用虚假广告信息进行诈骗;
    8、利用高薪招聘进行诈骗;
    9、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行诈骗;
    10、利用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
    11、虚构绑架、出车祸诈骗;
    12、利用汇款信息进行诈骗;
    13、利用虚假彩票信息进行诈骗。
  • 法律分析:我国的刑法并没有对电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犯罪分子是通过电信途径实施诈骗活动的,那么可以参考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立案标准:
    1、个人进行诈骗的公私财物价值金额在五千元到两万元以上;
    2、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进行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金额在五万元到二十万元以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