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放弃财产继承权后可否继承遗产,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遗产继承
2024-05-01 15:26:0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接下来为大家解答放弃 遗产继承 怎么办理 :包括两种涵义,其中一种是客观意义上的 继承权 。它是指 继承 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的指定而接受被 继承人 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即享有客观意义上的可能性继承权。另一种是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即一定的法律事实)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
    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 继承人有放弃继承遗产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放弃继承权,应当是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放弃继承的真实意思表示,在放弃继承书上签字的就开始生效,放弃继承权合法有效,依法不能分得遗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另外,如果是子女作为继承人要放弃继承权的,不能因放弃继承而拒绝赡养父母,因为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