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事诉讼先立案还是先受理?

2024-05-05 11:32: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事诉讼要先立案,但是立案和受理实际上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比如说人民法院如果对于当事人起诉的案件决定立案受理的话,那么就因为这确实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要求,规定的立案条件。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且不属于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
    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驳回起诉。
  • 在民事案件中,先由当事人起诉,法院决定是否受理。在刑事案件中,先立案侦查,在决定是否移送审查起诉。在决定是提起公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法律分析: 是先受理,后立案 按“受理”和“立案”两个词的意思也应该知道,受理的时间在你提出要求(诉讼或其他)的时候,也就是说你以合法的理由,确实应当该部门管辖,那么该部门应该受理,接受你的(诉讼或其他的)要求,而立案的时间是在审查之后,也就是说受理之后进行调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才会立案 部门在受理之后,如不属该部门管辖的,应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告知应受理的部门(公安上要求先受理后移交),如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也应说明情况以及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所以,立案是在受理之后的,受理以后未必会立案,但立案的首先要受理。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一百七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制作立案报告书,经检察长批准后予以立案。符合立案条件,但犯罪嫌疑人尚未确定的,可以依据已查明的犯罪事实作出立案决定。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请检察长决定不予立案:
    (一)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二)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的三)事实或者证据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