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停业整顿期间擅行经营的处理方法及法律依据

企业法律顾问
2024-06-20 09:18: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停业整顿期间擅行经营是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停业期间应暂停营业,若擅自经营,可能面临法律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务必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经营。
  • 擅行经营在停业整顿期间的处理方式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后果及企业实际情况。轻微违规可及时整改并接受警告,严重违法则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包括罚款和吊销执照。
  • 擅行经营违法,应严肃处理。处理方式包括:1.警告,对轻微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并责令整改;2.罚款,根据违法程度和影响,对企业进行经济处罚;3.吊销营业执照,对严重违法企业,依法吊销其经营资格,确保市场秩序。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