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名义股东可能遭受的潜在风险

企业法律顾问
2024-06-26 20:30:3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名义股东为避免承担实际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风险,首先应在代持股协议中明确约定实际出资人的出资义务和违约责任。其次,名义股东应定期核实实际出资人的出资情况,并保留相关证据。最后,如实际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名义股东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并通知公司和其他股东,以减轻自身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名义股东在特定情况下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因此谨慎处理与实际出资人的关系至关重要。
  • 代持股协议无效时,名义股东应首先评估协议无效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其次,名义股东应与公司、实际出资人协商解决方案,如重新签订有效协议或进行股权变更等。最后,如协商无果,名义股东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如提起诉讼或仲裁等。
  • 从法律角度,名义股东作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的基本权利,如知情权、表决权、分红权等。同时,名义股东也有权要求实际出资人履行代持股协议中的义务,如按时出资、保证股权安全等。但名义股东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避免侵犯其他股东和公司的合法权益。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