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想咨询民间借贷纠纷,再没有通知本人的情况下,已经开庭现在已经下判决,已经执行了,这样应该怎么处理

2019-07-23 06:40:13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处理民间借贷纠纷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人民法院审查借贷纠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或无法提供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依法不予保护。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上述规定计息。  
    3、根据合同法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借款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4、根据民法通则,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贷款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的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5、出借人明知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因借款而获得的非法所得予以收缴。  
    6、根据担保法,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的且在保证人栏目内签字、盖章的或注明是保证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7、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的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还款责任。  
    8、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9、对债务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与案件有关的财产的,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财产为生产资料的,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财产保全根据被保全财产的性质采用妥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10、为延长诉讼时效可以用邮政“特快专递”不断寄送追款函,邮件回执单必须明确注明寄送的内容,如“要求还款1万元的函”、“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函”,也可以电话催款并录音。  
    11、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的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如借款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12、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13、诉讼时效问题。需要注意: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提出还款主张,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但提出还款主张后两年内没有继续主张的,视为超过诉讼时效,法律不予支持。  
    14、超过两年诉讼时效后,借款人答应还款后又不承认的,法院判决借款人继续履行还款责任

  • 1、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款人在法院判决书或者调解书限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的,出借人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经督促,借款人仍不偿还借款的。法院即可以将借款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3、另外,借款人未按照法律的执行通知规定的期限内报告财产,或者抗拒、阻碍执行;或者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等情形下,也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最高法院关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规定
    第一条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四)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五)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 你好,民间借贷纠纷开庭前调解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案情复杂最好还是开庭后调解;调解的好处是,结案快,效率高,法院不会出现错误判决,当事人避免诉累;不好处是,你肯定的让步,调解就是和稀泥,相互妥协的一个事儿。

  • 1、离婚案件中,对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借款,应当平均分割应当负担的份额。
      
    2、但是,即使夫妻双方在离婚中确定各自承担的份额的,该约定或者判决,只在夫妻之间有效,对债权人没有强制力,即夫妻离婚分割后,也不影响债权人向夫妻二人中的任何一人要求全部偿还借款。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