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姑姑在杭州女子监狱服刑,昨天收到监狱病情通知书,高血压三级。请问这能办理保外就医吗,能的话我该怎么去完成这程序,谢谢大家

刑事辩护
2019-08-03 11:41:0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请对照。
    一、保外就医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保外就医:
    1、身患而严重疾病、短期内而死亡危险的;
    2、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3、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罪犯保外就医的病残情况,应符合《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的规定下列罪犯、根据法律规定不准保外就医
    1、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
    2、罪行严惩、民愤很大的;
    3、服刑期间自伤自残的。
    二、审批程序
    1、罪犯如需保外就医、应由监区讨论通过、报狱政科审查、初审同意后,进行病残鉴定。
    2、罪犯的疾病鉴定由监狱派人带领罪犯到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医院应当根据罪犯的病情组织有关科室医生成立3人以上鉴定小组、负责出具鉴定文件、并附诊断、辅助诊断等证明文件、在鉴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3、呈报保外就医之前、监狱应征求罪犯家属所在地公安机关意见、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回复。对罪犯的保外就医必须有担保人。
    4、监狱接到罪犯被批准保外决定后(监狱审查后报省局批准)应及时通知担保人、担保人应向监狱交纳2000至5000元保证金后办理出监手续。私密留言,问题发布者选择最佳答案或关闭本贴后可见。
  • 根据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已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医:  
    (一)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二)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期限(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三)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四)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能不能办理要看病情的认定是不是符合保外就医的严重程度。如果经鉴定确实符合条件的,可以由本人向监狱提出申请,需要由家人担保,担保费用按年计算,每年2千元左右。如果家庭确实困难的,还可以向监狱提出免交保证金,要有相关的特困证明。这个不是你有钱就能办了,也不是没钱就办不了的,关键看你的实际病情,符合情况的就可以申请办理!
  • 你好,现在之所以申请取保候审以及保外就医比较困难,是因为各个办案单位他们都是有指标的,一旦要是超过指标的话那么就会再年底影响他们的政绩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确有疾病,不符合收监的条件那么还是可以办理的。至于刑事案件的时间就不好说了,因为刑事案件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程序的,要经过公安、检察、法院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在半年左右就能结案的。
    但是碰上特殊情况时间恐怕还会延长的,建议委托律师代为申请,这样效果也许好很多的。
  • 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第五条 对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由所在监狱、劳改队、少管所中队队务会讨论通过,报单位狱政科讨论并邀请驻劳改机关的检察院(组)人员列席参加,初审同意后,进行病残鉴定。
       第六条 保外就医的病残鉴定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医院进行,未设医院的,可送劳改局中心医院或者就近的县级以上医院检查鉴定。鉴定结论应经医院业务院长签字,加盖公章,并附化验单、照片等有关病历档案。
       第七条 对符合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罪犯,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填写《罪犯保外就医征求意见书》,征求罪犯家属所在地公安机关意见,并与罪犯家属联系,办理取保手续。
      取保人应当具备管束和教育保外就医罪犯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取保人资格由公安机关负责审查。   取保人和被保人应当在《罪犯保外就医取保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八条 对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填写《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连同《罪犯保外就医征求意见书》、有关病残鉴定和当地公安机关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改局审批。
    同时将上述副本送给担负检察任务的派出机构。劳改局批准同意保外就医的,应将《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副本三份送达报请审批单位。    第九条 对批准保外就医的罪犯,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办理出监手续,发给《罪犯保外就医证明书》,并对罪犯进行遵纪守法和接受公安机关监督的教育,同时,应将《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保外就医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人民法院判决书复印件或者抄件,及时送达罪犯家属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