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开发商将动迁房当做商品房销售给我,在售楼处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到当地房产局做了房产备案登记。最近我去已购买的房产处,发现已经有人的装修,询问便知该出房产属于动迁返还房,并且此人手里有当初与开发公司签订的动迁返还协议。

现在我应该怎么办?是通过经侦报案还是选择别的途径。

2019-08-04 17:31:5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买房后一般在缴纳首付后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
    开发商和购房签订购房合同的前提是拿到房商品房预售证,拿到预售以后就可以在线打印合同,然后办理实地签约和网签手续。
    签定正式的购房合同,在拟定的时间地点,购房者备齐所有凭证,与开发商或代理商正式签定购房合同。
  • 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的依据如下:
    1、据我国相关法律第四十四条“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2、《城市房产开发管理条例》二十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
    3、《商品房管理办法》第十条:“商品房预售,其中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而且开发企业应当自签约之日起30日内,需要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各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
  • 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需哪些材料:  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的申报材料有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申请表、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商品房分层分户平面图、银行进帐凭证、开发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预购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提交法人登记证书或者授权登记文件及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预购人是个人的提交身份证明、所购房屋是现房的须提交《房地产权证》、预购人是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的提交经重庆市涉及国家安全事项建设项目审批办公室审核同意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原件。    涉外商品房买卖中登记需提供的资料:  
    1、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书;  
    2、商品房买卖事同示范文本;  
    3、商品房销售专用发票;  
    4、进户通知单;  
    5、商品房结算单;  
    6、住宅使用说明书较验原件;  
    7、工程质量保证书较验原件;  
    8、单户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  
    9、涉外人员公民护照较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10、涉外公证部门的公证书;  
    11、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若委托办理还需提供:
    (1)委托人,受托人均为个人,提供委托公证书原件和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2)委托具有中介资质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办理,需提供书面委托书原件。
  • 如何防范动迁房的买卖风险,  
    一、如何防范动迁房的买卖风险  动迁安置房屋毕竟要满三年才能过户,时间跨度比较长,购买此类房屋的风险与购买普通房屋相比还是会大一些。在购买此类房屋时要注意防范这些方面的法律风险:
    (一)购房产权证还没有办出来的房屋,要注意核实动迁安置协议,要求动迁安置协议上的被拆迁人和同住人签字。在动迁安置协议上签字的人可能只有被拆迁人,但法定的同住人是拆迁安置房屋的共有人,所以在购买房产证还没出来的房屋时一定要求同住在买卖合同上签字。
    (二)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很关键,约定要尽量详细,对付款方式、交房、交易过户、税费承担、户口、抵押、违约等条款要尽量全面,特别是违约条款的设定,要做到既要合法又要能制约对方违约,违约金约定过高法律不予保护,约定过低不能制约对方,所以在违约条款的设置上一定要重视。  动迁房买卖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过户时产生很多问题,最近因交易过户时间缩短到满三年,也产生了很多违约的情况,所以在购买此类房屋时不要太大意,还是要提高风险意识,考虑的情况尽量全面,把可能产生的风险设定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房屋买卖流程有依据,各个环节顺利。在购买房屋涉及大额房款支付时一定要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对交房后产生的专修费、物业费、水电煤有限电视等费用的缴费单尽量保留,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二、动迁房的产权证能直接做成买家的名字吗  动迁安置房屋在没有办理产权证前出售,很多中介与动迁公司伪造动迁安置协议,变更被拆迁人,致使房屋产权直接登记在买家名下,此类买卖存在很大风险,如本案房屋产权证被交易中心依法撤销。撤销房屋产权证一是由于提供了虚假的材料;二是涉案房屋尚未登记在被拆迁人名下,其尚未取得物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没有取得物权的而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待定;三是根据法律规定房屋涉及到产权登记及税费缴纳,在没有办理产权登记时,合同权利人不可以直接转入合同权利义务,该规定是为了避免在房屋交易过程中逃避税款行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