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母亲出车祸当场死亡保险公司是赔11万么

2019-08-23 07:50:5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出了车祸护理费怎么赔偿,  
    1、护理人员原则上是一个人,如果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需要出具医疗证明或鉴定意见。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参照他的意见来处理,如果有需要特别护理的,需要有特别的证明。不得擅自使用护理人员。  
    2、护理费的赔偿,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员的期限来决定的,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无收入的,指本人生活来源主要或者全部依靠他人供给或者有少量收入,但不足以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  
    3、护理期限一般原则就是到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当事人出院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仍需继续护理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出具医嘱证明或诊断书确定护理时间和护理人数。时间超过3个月仍需护理依赖的,应申请鉴(评)定机构对当事人是否需要护理进行确定。构成伤残的护理费应为至定残前一日,但定残后仍需要护理的,应参考其伤残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支付护理费。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但若受害人在判令支付护理费期限内死亡,则加害人无返还请求权;若受害人护理超过二十年的,超过年限仍可以另诉。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然后再确定护理的费用。  
    4、护理费赔偿计算公式为:交通事故发生地护理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护理人数。
  • 出现交通事故时,导致人死亡了,保险公司会根据相关法律理赔,要看是谁的责任,如果是车辆及驾驶员的责任,要看该车上有什么保险,每种保险的理赔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责任认定后调解时要核实自己承担的相应经济责任,必要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后再认可。

    而机动车辆死亡事故的理赔流程:

    1、出险报案:速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同时速向保险公司报案(48小时内)。务必保留事故现场,尽早报案。

    2、损失确认:向保险公司咨询有关第三者或车上人员死亡的赔偿标准,到事故处理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和事故调解。

    3、申请索赔:尽快收集必要的索赔单证,10天内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一般需提交单证:保险单复印件、出险通知书、损失清单、身份证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调解书、死亡证明书、一次性赔偿凭证、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等票据、被抚养人的户籍证明。

    4、领取赔款:根据保险法保险公司一般在10天内通知您领取赔款,携带身份证,领取赔款。
  • 赔偿数额要根据死者的具体情况,比如事故发生地、死者住所地、被扶养人人数等综合计算。
     
    1、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3、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车祸死亡可以获得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和工伤死亡 双重赔偿。
    一、民事赔偿
    应当赔偿医疗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其中:
    1、丧葬费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母亲属于被扶养人,生活费按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支付5年;
    3、死亡赔偿金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上年度可支配收入赔偿20倍。
    民事赔偿使用过错原则,受害者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者赔偿责任。
    二、工伤赔偿
    1、丧葬补助金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支付;
    2、母亲属于供养直系亲属,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工亡职工本人生前工资30%按月支付直至死亡;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支付。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