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强制执行完后,被告不履行,能不能恢复执行

2019-08-29 07:33:3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第2款对恢复执行作了原则规定。从司法实践看,应当恢复执行程序的情况有:
    一、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期限已过,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程序。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理由被人民法院驳回的,恢复执行程序。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后,确定了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恢复执行程序。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但已确定了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恢复执行程序。
    五、据以执行的仲裁裁决书不明的部分已经仲裁庭补正的,恢复执行。
    六、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申请执行人无力履行义务,但后来又有能力履行的,经另一方当事人申请,可以恢复执行。
    七、人民法院受理的被申请执行人的破产案件,已经破产和解的,恢复执行。

  • 1、 如果基层法院执行不作为,建议申请提级执行;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 第二百二十六条 【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 强制执行案件在执行期限内,如果案件执行不了,法院会下发裁定中止执行通知。应当事人申请,法院下发债权凭证,当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时,再恢复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的第一条规定:  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个月内执结。
      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  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