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二手房已首付款后,在办理申请贷款吗?

2019-08-29 19:21:37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申请银行贷款程序:
    1、贷款的申请。借款人向当地银行提出借款申请。
    2、信用等级评估。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3、贷款调查。银行对借款人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
    4、贷款审批。银行按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进行贷款审批。
    5、签订合同。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
    6、贷款发放。银行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期发放贷款。
    7、贷后检查。
    银行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
    8、贷款归还。贷款到期,借款人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如要展期应在借款到期日之前,向银行提出贷款展期申请,是否展期由银行决定。
  • 贷款业务的条件:
    1、年龄在18到65周岁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3、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征信良好,无不良记录,贷款用途合法;
    贷款需要准备资料:
    1、有效身份证件;
    2、常住户口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及固定住所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银行流水;
    5、收入证明或个人资产状况证明;
    6、征信报告;
    7、贷款用途使用计划或声明
  • 二手房贷款办理:  
    1、购房人与售房人签订房屋买卖协议或房屋买卖合同;  
    2、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向贷款银行提出借款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包括:
    (1)借款申请书;
    (2)双方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户口本、婚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交易房产的权利证书及财产共有人同意抵押声明;
    (4)买受人职业及收入证明;  
    3、买卖双方到贷款银行指定(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房屋评估;  
    4、贷款银行进行审批,通知申请人是否同意贷款。  
    5、买卖双方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过户后,借款人到贷款银行办理贷款手续,双方签订二手房抵押贷款合同;  
    6、买卖双方将过户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交贷款银行,银行根据借款合同划付资金;  
    7、借款人按月还款;  
    8、借款人还清贷款本息,解除抵押担保。
  • 离婚财产分割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现行《婚姻法》第17条到第19条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该法也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两种做法。离婚时,双方有合法婚姻财产约定的,依约定。一方的特有财产归本人所有。夫妻共有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必要时亦可不均等,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十九条:“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即夫妻不论结婚经过多少年,一方婚前财产仍归一方所有。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获得预售房屋的产权而且完全支付了房款,婚后才实际取得该房的所有权。
    3.婚前财产的孳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孳息和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
    4.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财产。如一方婚前的个人积蓄婚后购买的有形财产,股权转为了货币,这只是原有的财产价值形态发生了改变,其价值取得始于婚前,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值得注意的是,婚前的个人财产在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的,离婚时,不能要求以共同财产或要求另一方以其个人财产进行抵偿。而对于用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从事投资、经营、或者婚前投资婚后获得分红,则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这些规定的立法本意是就诉讼离婚而言,司法解释一的第三十一条规定“出现《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情况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如果在协议离婚中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夫妻共同财产行为的,就不应当适用“两年”的时效规定,而应适用司法解释二的第八条和九条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和“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即诉讼时效为“一年”的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