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交通肇事的赔偿和单位的工伤赔偿冲突吗

工伤索赔
2019-09-06 09:21:31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标准是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赔偿的标准,国务院1991年9月22日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7条已有规定,但在实践中应严格掌握以下标准和计算方法:  
    1、医疗费  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的必要费用给付。  
    2、误工费  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3倍以上的,按3倍计算。这里所说的“有固定收入”,包括非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和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两部分。非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按期得到收入的。其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奖金以交通事故发生时上一年度本单位人均奖金计算。超出奖金税计征起点的,以计征起点为限。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是指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员,其收入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计算。  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有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这里所说的“无固定收入”是指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证明或者有关凭证,在交通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其收入能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城乡个体工商户、家庭劳动服务人员等。对于没有收入的受害人,则不应计算误工费。  
    3、住院伙食补助费  对住院治疗的伤、残者,应按照实际住院天数赔偿伙食补助费。其计算标准,按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护理费  伤者住院其间,需要人员护理的,应有医院证明,对护理费应予赔偿。护理费的计算方法是: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无收入的,按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这里所说的“无收入的”,是指本人生活来源主要或者全部依靠他人供给,或者仍然有少量收入但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的。  
    5、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征税费计算。自定残之时起,赔偿20年。但5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则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事故致人身体损害的或死亡的,伤者或死者近亲属可以向对方索要赔偿。那么,交通肇事人身损害怎么赔偿,  
    一、受伤未致残的  如果因交通事故受伤但还未达到致残的程度,那么伤者可以索赔的项目有7项: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必要的营养费。  
    二、因伤致残的  因交通事故致残,除第一条的各项费用外,还可以索要以下赔偿项目(6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三、死亡的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以下6项费用: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相关知识阅读:交通肇事人身损害赔偿有哪些  
    1、医疗费。在实务中包括实际支出的费用和后期治疗费。在诉讼中,实际发生的费用以一审辩论终结为截止时间,此前发生的数额为责任人赔偿的数额。此后发生的费用可以协商解决,大多是另案处理,等实际发生后,再行赔付。  
    2、误工费。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湖北省的标准是每天15元。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4、护理费。要准确确定受害者的护理费应当明确护理的期限、护理人数、每天的护理费。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者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20年。护理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护理人数原则上为一人,如果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出具意见需要多人护理的,可能要求支付多人的护理费。  护理费=每天的护理费*护理天数*护理人数  
    5、交通费是指因交通事故受伤的人员到医院治疗、住院治疗、转院治疗以及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及亲朋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实而发生的交通费用。确定交通费应考虑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6、农村居民的残疾赔偿金。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赔偿系数*赔偿年限  
    7、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赔偿年限*赔偿系数  
    8、伤残人员的残疾用具费。应注意:  
    (1)、辅助器具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2)、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3)、超过确定的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确需继续配制辅助器具,应当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4)、残疾辅助器具费支付方式可以灵活选择,但要保证权利人及时得到救济。  
    9、被扶养人生活费。应考虑赔偿基数、赔偿期限、赔偿份额以及赔偿总额限制。  
    10、农村居民的死亡赔偿金。应考虑赔偿基数;赔偿指数,即年数;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以及死亡者年龄的因素。  
    11、城镇居民的死亡赔偿金。与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相区别在于赔偿基数的不同。  
    12、丧葬费。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
  • 首先需要报警,由交警据调查出具事故认定书;其次可以要求交警协调保险公司先行垫付医疗费用;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维权;再次肇事车辆应在交强险限额内(12万)赔偿各种损失,超出限额的部分按责任承担赔偿;具体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构成伤残的还可以要求伤残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
  • 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3年4月16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我国境内的有关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

    一、医疗保险待遇
    (一)医疗费
    第29条第3款
    1、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
    (1)在签有服务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2)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
    伙食补助费
    第4款
    1、标准: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
    2、要求:
    住院期间。
    (三)食宿交通费
    第4款
    1、标准:
    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2、要求:
    (1)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
    (2)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
    (四)康复治疗费
    第6款
    1、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
    1)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
    (2)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五)辅助器具费
    第30条
    1、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
    1)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2)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六)
    停工留薪
    第31条
    1、标准:
    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
    (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七)生活护理费
    第31条
    1、标准:
    完全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大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
    (1)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八)工伤复发的费用
    第36条
    1、标准: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2、要求: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

    二、伤残保险待遇
    (一)伤残补助金
    1、标准:一级
    2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级
    22个月的本人工资
    三级
    20个月的本人工资
    四级
    18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
    (1)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医疗待遇。
    (2)致残被鉴定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3)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
    (二)伤残津贴
    1、标准:一级
    本人工资的90%
    ;
    二级
    本人工资的85%
    ;三级
    本人工资的80%
    ;四级
    本人工资的75%。
    2、要求:
    (1)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
    (2)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4)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伤残补助金
    1、标准:
    五级
    16个月的本人工资
    ;六级
    14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
    (四)伤残津贴
    1、标准:五级
    本人工资的70%
    ;六级
    本人工资的60%。
    2、要求:
    (1)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2)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3)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五)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
    1、标准:五级、
    六级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六)伤残补助金
    1、标准:七级
    12个月的本人工资
    ;八级
    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
    8个月的本人工资
    ;十级
    6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
    (七)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
    1、标准:七级、八级、九级、十级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八)伤残津贴
    第43条
    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
    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

    三、工亡保险待遇
    第37条
    (一)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4、
    供养亲属范围:
    (
    1)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5、
    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条件
    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6、
    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标准:
    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要求:
    (1)伤残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
    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
    ;
    (2)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
    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的丧葬补助金、第
    (二)项规定的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四、因工外出时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
    第39条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