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的工资构成是由底薪十工龄工资十岗位补贴十安全奖十业绩提成、最近公司更换管理层更换法人代表、改变了工作模式、取消原来的多项工资构成项目、大幅峰低业绩提成只保留底薪十业绩提成、使我们工资比原来大幅降低。我的签合同时只有注明底薪、其他工资构成部份没有列出。这种情况请问可辞职申请仲裁要求单位给予经济补偿金吗?

仲裁
2019-11-06 18:36:4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在支付经济补偿后劳动者能否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以弥补其经济损失?《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1)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4)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条规定,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  
    (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2)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3)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4)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根据上述规定,在法定情形下,劳动者可同时向用人单位请求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可以并存。  [操作指引]实践中赔偿金多适用于劳动监察程序中,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
  • 法律规定了在3种情形下,公司可以单方面调岗:
    1、员工不胜任工作;
    2、员工因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3、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原劳动条件等履行不下去的。
    如果没有以上三种情形之一,单位又没有与你协商一致的,那这单方调岗降薪的行为肯定是不合法的。
    出现这种情况,能和公司协商解决问题的是最好的办法了,不过通过你问题中的描述,感觉公司很强势,是执意这么做的,可能也就导致协商解决这条路不太好走。
    如果走投诉或是仲裁的话,比如要求恢复原岗位,补足工资差额以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都是你可以要求的。如果你决定不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可以以公司克扣工资提出解除,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 用人单位应否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第
    (二)项规定的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应予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同时,也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无法律法规可作为支持原告诉请依据时,劳动者无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另一种意见认为,用人单位应当向吴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理由如下:  首先,从《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说,应是更侧重于对劳动者的保障和帮助。因此,从《劳动法》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和原则出发,在劳动者无过失,且有一定理由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双方因此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其次,从对法律条文理解的角度来说,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以及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第
    (二)项规定需由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才符合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但如僵化理解上述规定,要求必须是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动议,否则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则极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主要原因在于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地位悬殊,在用人单位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情况下,不能排除用人单位为达到由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合同从而规避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故意对劳动者设置障碍,为劳动者制造麻烦,迫使劳动者主动辞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因此,该规定对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不尽合理。  最后,从对法律规定的适用角度来说,虽无明确法律条文规定,在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
    (一)之
    (五)规定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时,劳动者申请辞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该条第
    (六)项关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规定,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一个兜底条款,即为避免遗漏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而预留的。
  •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通常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将劳动者违法辞退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的,则可以由劳动者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