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公司在正常运营中签订了合同,后来公司破产了。这是合同欺诈吗?

2020-01-17 12:02:2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公司面临倒闭时(破产,关门),应该为劳动者为下列事项
    一、结算工资
    结算至实际工作日期,或约定的时间;转帐或现金支付,并由劳动者确认。
    二、支付社保至上述日期
    同一,不赘述。
    三、关闭社保帐户
    支付完社保后,关闭社保帐户
    四、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在该公司,每满一年工龄付1个月;不满半年的计半个月;半年一年间的计1年。
    上述一个月半个月是指发放补偿金的量。
    单月补偿金数额为前12个月该劳动者平均工资。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不高于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的三倍。
    五、开退工单或其他文件
    向劳动者开具有公章的文件,载明合同解除,并可载明解除理由(破产),以方便劳动者再就业。
  • 合同诈骗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
    二、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三、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犯罪分子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均为伪造,并非常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假借他人资产以显示其实力,投其所好甚至对受害单位方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骗取其信任。
    五、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足以乱真,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易被察觉。
  • 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主要区别有:
    1. 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 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
    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 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受害一方可申请撤销合同。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4. 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所以,如果当事人确有房产可以出租,且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仅仅是追求更高的房租,那么认定为民事欺诈是比较合适的,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是“空手套白狼”之类的、以非法占有他人交付租金的行为,那么应当被认定为诈骗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