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上年乡村宅基地确权,我家一块宅基地确权为我本人,如今因为北京找工作的机遇要落户口北京市,这一房基地能够出让到我妈妈户下吗,我妈妈都是人们村的户籍

2020-01-26 09:09:3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购房落户长沙需要获得住房所有权并实际居住,购买二手房只要获得了所有权并居住其中就可以办理入户手续。下面,关于办理购房落户的条件、材料。   落户长沙主要包括购房落户、投资兴业落户、招聘录用落户、投靠落户、大中专院校学生落户等方式。   二手房,是指业主已经在房地产市场上购买后又欲出售的自用房,包括二手商品房、允许上市交易的二手公房(房改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是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过案、做过初始登记和总登记的、再次上市交易(如出租、出售等)的房产。   购房落户:   
    1、落户条件:   凡在我市通过购买、受赠、继承、自建、单位分配等途径,获得住房所有权并实际居住的居民,可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及父母户口迁入我市。   
    2、所需材料凭证:   迁入人凭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核发的房屋产权证(按揭房凭房屋产权证复印件、购房合同和银行按揭协议)、购房票据、长沙市公安局印制的《迁入户口情况调查表》、迁入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办理。   直系亲属要求随迁的,还需提供结婚证、出生证或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 国家明令禁止单位和个人非法转让土地。

    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村集体依法无偿划拨给农民建房的。宅基地不是个人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是不允许抵债、转让的。

    至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同村)转让,并征得集体组织同意的,则另当别论。

    《土地管理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第八条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或者村集体全体成员,一般需要公示)同意;
    2、转让人与受让人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简单理解为同一个村子的人);
    3、受让人不能违反“一户多宅”的原则,在接受转让时本人并无宅基地;
    4、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转让,必须与住房一起转让。注意:转让人在此之后如果还要再申请新的宅基地,是不能被批准的。
  • 根据我国土地法等相关法规,对农村宅基地如何确权解答如下:
    (1)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依法批准使用不超过规定面积的宅基地,对宅基地超面积的,按不同的历史阶段处理: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搬迁、改建、翻建或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2)符合规定分户建房标准而未分户,现宅基地不超过分户合计面积的,不作为超面积处理。
    (3)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4)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5)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
    (6)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15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7)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的宅基地,不确定使用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