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事故逃生如何处理对方脚小膜骨折

暴力伤害
2020-02-09 22:29:3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我们必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  需要记住的资料  事件发生的时间  事件发生的地点  肇事司机车辆的型号和车牌  颜色及其它特征  总之记住的越多就越能帮助警方抓住肇事司机  步骤/方法  拨打110说明事故地点,并尽可能的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型,等特征,说明肇事车辆逃逸方向,注意保护现场,如有伤者可以请求110派医院救护车辆到来。
      并交给模拟画像和视频交给公安机关。相应资料自己应当留存一份。  找保险公司,交通事故认定书下来之后,如果您是次责,您的保险公司只会赔付您的责任范围内的部分,不会赔付对方给你造成的责任部分。
      注意事项  出了事故之后一定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不要铸成大错。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