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拖欠工资,没有合同,没有欠条属于个人工作。

劳动合同纠纷
2020-02-11 09:00:23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情节一般的属于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责令支付劳动报酬,拒不支付的,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单位犯前款罪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逾期不支付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情节严重的:以转移财产,对单位判处罚金,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支付;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两款行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并处罚金,属于犯罪行为: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根据1,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拖欠工资(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逾期不改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工资数额50%-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另外,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46、47条的规定,劳动者依据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如果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主张双倍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超过劳动者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张从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
  • 讨薪法律途径:
    1、先协商
    先争取协商解决。
    2、拨打
    12333、
    12348、12351咨询并获得维权帮助: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热线:12333
    司法部门的热线:12348
    工会组织的热线:12351
    3、申请调解
    如所在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可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请注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必须由工会代表担任!
    4、找工会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工会职责所在。遭遇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拨打工会“12351”维权热线,或前往工会帮扶中心、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工会可以直接出面同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者协调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解决;需要打官司时,工会还会提供专业法律援助。
    5、找政府
    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可拨打劳动保障监察部门“12333”热线,登录当地社保部门官网,或直接前往当地劳动监察机构投诉。
    投诉时要注意:
    拖欠工资行为须是2年内发生;
    查清隶属关系,到单位所在地的监察机构投诉;
    说明被拖欠工资的事实和要求足额支付工资等投诉请求事项。
    6、申请仲裁
    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现在,各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开辟了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对欠薪争议案件先受理、开庭;及时裁决、结案。
    7、打官司
    8、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打不起官司的讨薪工,可以向欠薪的老板和单位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请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免费帮你打官司。
  •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根据本条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如果现在单位没有按时支付工资,违法了本法以及劳动法的规定。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