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我的车保险到期了可是年审也有出了车祸事故,另一方是饮酒驾驶的摩托,会如何解决

2020-03-05 19:52:31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驾驶人的行为属于饮酒后驾驶,驾驶人将被处1000到2000元以内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并拘留15天以内,扣12分。而驾驶证被一次性扣12分的,驾驶人应当在15天内到驾驶证核发地或者交通违章地交通管理部门,参加为期七天的理论培训,然后参加考试,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暂扣期到期后凭借合格证明到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领取驾驶证。驾驶人应当在收到交通违章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到交通管理部门缴纳罚款,否则将被处以每天加处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甚至可能被强制执行。被暂扣的机动车,驾驶人、车主或者车辆管理者应当在30天内,带齐机动车的所有合法手续,到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一百零九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百一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当场出具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被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  逾期不来接受处理,并且经公告三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39号》第六十八条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参加为期七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机动车驾驶人参加学习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拒不参加学习,也不接受考试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其机动车驾驶证停止使用。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两次以上达到12分或者累积记分达到24分以上的,车辆管理所还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十日内对其进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接受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的,按照本人机动车驾驶证载明的最高准驾车型考试。附件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 1、根据《交强险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都应当投保交强险,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并处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2、若未购买商业保险的,一旦遇到交通事故的,由自己全额承担,不影响上路行驶。

  • 一、车辆年检过期多久不给检  
    1、车辆逾期不年审出了事故不予理赔  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车辆未按规定年审或年审不合格以及保险车辆不具备有效行驶证件的其他情形,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即保险合同规定只对合格、合法车辆生效。保险公司除了对未按期年审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不进行赔付外,对丢失车辆也同样拒绝赔付。  
    2、车辆不年检会被扣车并罚款  对于未参加年审的车辆,民警可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给予驾驶人200元罚款并记3分的处罚,还要暂扣车辆。  
    二、车辆年检哪些情况容易被退检  
    1.安装可拆卸号牌框架  出于保护号牌或其他目的,使用可拆卸式号牌框架,这样的车辆会被判定不合格,不能通过年检。  【法规】安装可拆卸牌照框,罚款200元,记6分。对号牌故意污损,罚款200元,记6分。要求恢复原样才能返还车辆。  
    2.变车身颜色、换发动机、贴违规太阳膜  不少年轻车主热衷于对车辆外观和内部进行改造,有的甚至还更换发动机。车管民警表示,车辆在入户之前需要和车辆出厂时的相关信息相符,入户之后车辆必须和行车证上登记的相关车辆信息相符,不得随意更改车辆颜色、轮胎等。  另外,给车窗张贴太阳膜时也要注意,太阳膜透光率不能低于70%,镜面式反光太阳膜也是严禁装贴在车辆上的。  【法规】车身张贴和喷涂面积超过整个车身的30%,罚款200元,不记分。要求恢复原样才能返还车辆。  
    3.加装强光氙气灯  夜间行车,不少车主觉得自己的车灯不亮,选择私自安装强光氙气灯。民警表示,发现加装或改装的氙气灯,肯定不能通过检验。  【法规】私装氙气大灯,按照“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处罚,罚款100元,记1分。要求恢复原样才能返还车辆。  
    4.车辆违章应先处理完  很多车主有这样的习惯:不到年审不处理违章,而每次年检又非要拖到月末,结果发现有违章时,已经来不及。民警表示,机动车违章记录如果未处理完,将不能参加年检,即使通过车辆外检,交管部门也不会核发检验合格证明。  【法规】《机动车登记规定》明确指出,机动车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  
    5.年检需备齐行驶证、驾驶证、保险单  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车主在审验机动车时需要携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第三联原件(在有效期范围内,原件丢失的,提交其他任一联复印件,并加盖保险公司印章)等资料。
  • 交通事故走保险的程序如下:
    1.报案
    (1)出险后,客户向保险公司理赔部门报案;
    (2)内勤接报案后,要求客户将出险情况立即填写《业务出险登记表》(电话、传真等报案由内勤代填);
    (3)内勤根据客户提供的保险凭证或保险单号立即查阅保单副本并抄单以及复印保单、保单副本和附表。
    查阅保费收费情况并由财务人员在保费收据(业务及统计联)复印件上确认签章(特约付款须附上协议书或约定);
    (4)确认保险标的在保险有效期限内或出险前特约交费,要求客户填写《出险立案查询表》,予以立案(如电话、传真等报案,由检验人员负责要求客户填写),并按报案顺序编写立案号;
    (5)发放索赔单证。
    经立案后向被保险人发放有关索赔单证,并告知索赔手续和方法(电话、传真等报案,由检验人员负责);
    (6)通知检验人员,报告损失情况及出险地点。
    以上工作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
    及时报案很重要
    保险车辆若发生道路保险事故后,应立即向事故发生地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同时拨打保险公司报案电话。
    保险车辆若发生非道路(如小区等)保险事故后应向公安管理部门报案,并及时(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保险车辆若发生涉及人伤的保险事故,应及时抢救伤者、严重人伤向医疗部门报案,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向医疗核损部门咨询。
    保险车辆若发生盗抢事故,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同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之后还应配合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做笔录及现场勘查;到报社办理登报声明;到养路费稽核处办理停驶手续;公安机关侦察;三个月内被盗车辆找回,保险公司赔付因盗抢引起的修理费用,三个月后车还未找回就到保险公司办理权益转让书;向保险公司提交索赔手续,办理理赔。

    2.查勘定损
    (1)检验人员在接保险公司内勤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查勘和检验工作(受损标的在外地的检验,可委托当地保险公司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2)要求客户提供有关单证;
    (3)指导客户填列有关索赔单证。
    注释:
    为了能够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都设有网上定损点,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查勘、定损。
    1、需要现场查勘定损的:保险公司会派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查勘处理。
    被保险人须会同保险人检验,确定修理项目、方式和费用。
    2、不需要现场查勘定损的:保险事故车辆拖至离事故现场较近的修理厂。如该修理厂是保险公司的远程定损点,可直接对事故车辆定损。
    不是的,可以联系保险公司派专业人员前去定损。
    3、如果保险公司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派定损人员到定损点进行查勘、定损的,被保险人可与保险公司商议,申请驻点的物损评估机构进行定损,保险公司对评估机构的定损应当予以认可,但保险公司对交通事故的真实性有勘验、调查的权利。
    4、当事人对保险公司的财产损失核定不认可的,在车辆未修理之前可申请评估机构进行财产损失核定;当事人对评估机构的定损仍不认可的,可向评估机构的上一级机构要求重新核定;对保险公司的定损或评估机构重新核定均不认可的,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