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的朋友父亲患有精神病,想和他商量在发病期杀害妻子的事情,根据精神鉴定报告,虽说是犯罪时发病期,但犯罪行为机制由于病理和现实的结合,有限制的刑事责任,这至多是几年,不能保护医生

其它
2020-03-06 09:53:4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不准保外就医的情况:
      
    (一)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
      
    (二)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
      
    (三)为逃避惩罚在狱内自伤自残的。
      对累犯、惯犯、反革命犯的保外就医,从严控制,对少年犯、老残犯、女犯的保外就医,适当放宽。
  • 服刑人员在保外就医期间,属于监外执行,一般来说不符合减刑条件。《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两种精神病人之间的一部分精神病人。
    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这种人并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样,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种人作为精神病人,其刑事责任能力毕竟又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