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违法行为于2016年3月29日被认定为轻伤二级,受害者于2016年6月6日被认定为轻伤二级。 现在,嫌疑人可以要求精神科司法鉴定吗?有时间进行精神科司法鉴定吗

2020-03-12 18:24:4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您好!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收费标准各地并不完全一样,大体上每例在1200元至2000元。不是花钱就可以鉴定为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有严格的程序的。
    精神病鉴定程序:
    一、委托与受理

    1.案件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由相应的办案机关委托进行。
    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辩护诉讼代理人提出鉴定要求的,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由办案机关决定,办案机关同意的,由办案机关委托鉴定。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遇到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可以委托鉴定。
    2.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携材料到本中心办公室备案,办公室签发《司法鉴定委托材料受领单》,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3.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提交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精神病司法鉴定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
    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
    被鉴定人的个人资料(身份证)
    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
    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4.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鉴定费。
    中心精神病司法鉴定费标准参照省物价局新的收费标准。
    5.中心在接受鉴定委托或鉴定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受理后,应当向委托机关或申请单位出具《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 根据2009年司法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颁布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司法鉴定收费情况如下:  第五条: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以及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基准价(《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基准价(试行)》。  第七条: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基准价制定具体收费标准,或者在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基准价的基础上制定浮动幅度。  第八条:财产案件的司法鉴定收费,根据诉讼标的和鉴定标的两者中的较小值,按照标的额比例分段累计收取。具体比例如下:  
    (一)不超过10万元的,按照本办法附件中所列收费标准执行;  
    (二)超过1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收取;  
    (三)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
    0.8%收取;  
    (四)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
    0.6%收取;  
    (五)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
    0.4%收取;  
    (六)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
    0.2%收取;  
    (七)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
    0.1%收取。  对于标的额较大的,可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司法鉴定收费金额上限。  本条第一款所称涉及财产案件的司法鉴定收费,只适用于司法鉴定中物证类的文书鉴定和痕迹鉴定中的手印鉴定,不适用于其他鉴定。  第九条: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提供司法鉴定服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并载明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金额、结算方式、争议解决办法等条款。  第十条:司法鉴定机构需要预收或者垫支费用的,应当事前与委托人协商一致,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是否要负刑事责任以及负何等程度的刑事责任,关键要看法律标准即辨认或控制能力的有无和丧失程度。
    精神病有程度之分,即重度精神病、中度精神病和轻度精神病。从刑法法律的角度分析,精神病人有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部分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以及辨认或控制能力减弱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承担的刑事责任不同。
    第二,要结合其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有些精神病人属于间歇性的,时好时坏,关键要看其实施某种行为时是否处于发病状态。  在认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责时,还要视乎精神病人是否在发病时期内实施犯罪行为,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及其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也要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评定,并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责。
    对于精神病人犯罪,针对不同的情况,则有不同的判决。  由于精神病人犯罪是特殊犯罪主体,又是一个较难把握的司法实务问题。特别加之于精神病患者或利用精神病患者大肆进行各类刑事犯罪的活动屡屡发生,也成为危害社会的严重问题。
    怎样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惩治犯罪,这就要全面正确的掌握刑法总则的若干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我国刑法总则第18条第一款规定,对其正确的理解应当是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精神病人发病时的犯罪,才不负刑事责任。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犯罪具体是指什么  犯罪概念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
    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  构成犯罪所必需的诸要件,是由刑法加以规定的。也就是说,哪些实施特征可以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由立法者选择,通过刑法加以规定的。
    反过来,只有通过刑法的明确规定,犯罪的事实特征才能成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这反映了罪刑法定的要求,说明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属性之一。所以,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与行为是否违反刑法是一致的。
    这也说明,犯罪构成要件本身不是理论的解释,而是法定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