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小组八人偷我超市二万元现金,其中最大的不超过十三岁,曾在警察局报案,但父母态度不好,公安机关不能处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它
2020-03-15 10:58:0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关于偷窃处理,例如:对于一般偷窃案判刑几年的回答如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根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盗窃价值6万元的货物,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因此应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 回答采纳率:
    26.1%??2008-09-17 14:49 检举照你说的案情来看,首先,盗窃是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主观恶性小,一般都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其次,犯罪嫌疑人已经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再危害社会,所以从目前采取的强制措施来看,估计是判拘役的可能性很大;再次,一个月内盗窃5辆自行车,估价1309元,一名在校大学生身份这些情况来看,涉案价值不大,也不是惯犯,没有前科,可改造性大。综上,本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拘役的可能性很大,拘役的刑期是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而且判拘役一般都会判缓刑。就算判有期徒刑的话,也会是一年左右,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一般都会适用缓刑。另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是18周岁以下的话,是法定的减免刑罚的量刑情节,也就是说对18周岁以下的犯罪嫌疑人法官必须对他减轻或免除处罚。
  • 刑法修正案
    (八)对“多次盗窃”作出特别规定,即行为人只要盗窃三次以上,即使未达到“数额较大”,也应认定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确实符合“多次盗窃”形式上对次数的要求,但笔者认为,对于这类只是实施“小偷小摸”的未成年人来说,不宜以盗窃罪来处罚。理由如下:nn
    1.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盗窃较大数额财物的故意。n虽然刑法不要求“多次盗窃”的财物达到“较大数额”,但行为人应当以盗窃较大数额财物为目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一般成年人有所区别,其对事物的主观认知能力较低、心理不成熟、思想单纯,其“小偷小摸”行为的目的不是盗取较大数额的财物,例如本案被告人盗取价值1元的豆腐干、价值5元的柑子等。如果将上述未成年人的行为与成年人等同对待,显然有失偏颇,也不符合主客观相一致原则。n
    2.行为人客观上的社会危害性较小。n未成年人的“小偷小摸”行为,没有致使较大数额财物受到侵害的可能,社会危害性较小,不宜以刑罚这样严厉的手段对其进行制裁,可通过行政处罚达到惩处的目的。n
    3.对未成年人应当给予特殊的司法保护。nn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给予特殊的司法保护。对于未成年人轻微的犯罪行为,一律动用刑事处罚,势必对其心理造成极大影响,难以矫正。nn《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认为是犯罪。”未成年人的“小偷小摸”行为与“强行索要”行为相比,情节较轻,因此也不宜认定为犯罪。n
  • 如果与未成年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租房行为属于不符合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行为,租房的话必须要有法定的监护人(父母等)出面,自己签订的租房协议或行为是无效的!
    如果是和家里你是和家人吵架想要在外面租房的话,最好还是不要的好,毕竟他们是你的父母,不管父母做任何事情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的。
    有时候我们做孩子的也应该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多想一想。为人父母不容易。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