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从出事故,到修车完毕。全部都是保险公司定损人员和4s店沟通修的。外面修理厂2万就能修好的。保险公司定损人员认识4s点的经理。 一共修了8万元。 车修好之后。保险公司和4s店修车前签了协议。直接打钱到4s店。 但是保险公司迟迟不打钱。 今天说是拒赔。原因驾驶员掉包了。车是朋友开的。朋友打电话也说了是掉了包。但是我就不服为什么修了8万,而且我自己外面修就2万。 从事故发生,到定损,都是保险公司你们处理的。

2018-09-14 14:17:38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
    1.酒后驾车、无照驾驶,行驶证、驾照没年检的不赔:以上这些情形中,司机并不具备上路行驶的资格,严重违反交通法。此外,驾驶员与准驾车型不符、实习期上高速等情形,保险公司也会拒绝赔付。
      
    2.地震不赔:遵循了大部分财产保险都不保地震责任的惯例,由于缺少数据和经验,保险监管部门也不鼓励保险公司承保。
      
    3.精神损失不赔:大部分保险条款会有类似的规定,“因保险事故引起的任何有关精神赔偿视为责任免除”。
      
    4.修车期间的损失不赔:修理厂有责任妥善保管维修车辆,因此,如果车辆在送修期间发生了任何碰撞、被盗等损失,保险公司都会拒赔。
      
    5.发动机进水后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不赔:保险公司认为该损失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当车辆行驶到水深处时,发动机熄火后,驾驶员又强行打火才造成损坏。这一条款是在去年夏天的暴雨过后浮出水面的。
  • 在保险理赔过程中, 保险人不接受投保人的赔偿要求的就是拒赔。
    其主要原因有:
    ①损害发生不是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特定的灾害事故造成,或者明显属于除外责任 ;
    ②损害发生是由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故意行为、重大过失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的 ;
    财产保险拒赔
    财产保险拒赔
    ③违背诚信原则,如投保时隐瞒重大真实情况,虚伪申报并因此出险的,或者出险后弄虚作假,企图骗取赔款的 ;
    ④被保险人严重忽视安全法规,未落实安全防灾建议而出险,或者出险后不积极抢救,放任损失扩大的;
    ⑤受损财产不是保险标的或者出险时间不在保险有效期内
    ⑥保险财产出售、转让未办理更名过户手续,新的所有权人不是合同当事人,不能享受保险利益。
  • 发生交通事故车主们都会做车辆定损,那么保险公司有没有定损资格呢?有该如何给车辆定损呢?  保险公司没有这个定损的法律资格。原因有三:  
    (一)因为保险公司不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认定的、有合法资质的定损单位。  所谓保险公司的“定损”,只不过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为确定理赔数额提出的一个参考依据。而这个参考依据只有在投保人认可的前提下,才产生相应的法律约束力。  
    (二)肇事司机作为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保险公司定损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数额的多少,其公正性依据不足。  保险公司作为事故受损车辆的理赔单位,不能既评估车辆损失,又进行赔偿,有的还进行维修,全部垄断了车损赔偿市场,一家说了算,从法律上失去了与投保人的平等关系。  
    (三)保险公司把预估损失的价格,作为受损车辆恢复原状的实际费用,其准确性依据不足。  如何给交通事故车辆定损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除了事故双方认可保险公司定损的情况以外,一是应该以具有评估资质认定的专业单位,确定的实际损失价格为准,二是应该以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损失价格为准。  
    (一)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和物品,由公安机关统一保管,经检验、鉴定后,委托价格事物所进行损失价格鉴定。  进行车物价格损失鉴定时,各方当事人应到场,涉及保险的车辆和物品,当事人还应通知保险公司派员到场(无故不到场的,按缺席论处)。  事故车辆定损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当事人各方参加,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涉及保险车辆时,召集保险公司参加,车损确定后,由各方当事人自选厂家修复车辆,交警部门不得指定或定点修理厂家。  
    (二)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原则上在事故发生后7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如情况特殊,经批准可延长7日。  
    (三)当事人对经确认后的鉴定结论不服或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书》后5日内,向交警支队交宣处事故科申请重新鉴定;并在10日内作出重新鉴定结论。  
    (四)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结论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生效。  在车辆定损时不要忽略了车辆的贬值损。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或者当事人委托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