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2021-01-07 16: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居住权是指居民依法获得在当地居住的权利,如今我国国内各地区的人口流量大,不发达地区的人往发达地区流动,而有些人就像在当地安居下来,但是前提是需要获得居住权,那么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有哪些,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
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一、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居住权的设定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双方当事人签订居住权合同,并办理居住权登记。

  第二、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定居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条: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二、居民权有哪些法律特征

  第一、居住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公民,即有合法依据而占有房屋的公民。

  第二、居住权的客体只限于房屋。如出租人的房屋。

  第三、居住权属于一种用益物权。居住权人对房屋的使用应限于居住的目的。属于支配权的一种。

  第四、居住权的取得应有法定的依据或有关合同的约定。

  第五、居住权的取得应办理登记手续,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三、享有居民区的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居住权的内容主要是指居住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第一、居住权人享有对房屋的使用权,但此种使用权须限于居住的目的。

  第二、居住权人享有附属于房屋使用权的各项权利,如相邻权等。

  第三、居住权人有权为居住的目的而对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

  第四、居住权人有权在居住期间内将房屋出租给他人以收取租金,但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例如承租人转租承租的房屋必须先经过原出租人的同意。

  2、义务

  第一、居住权人在居住期间负有保管房屋的义务。

  第二、居住权人不得就其居住权设定抵押或其他任何权利负担。

  第三、居住权人应当承担房屋的日常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及其他使用过程中的合理费用支出。

  第四、居住权人不得随意改变房屋的结构和用途。

  第五、居住权人在居住期届满时负有返还房屋的义务。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即将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居住权的获得只能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合同获得,一种是遗嘱获得,只有获得居住权才能够在指定的房屋里居住。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有哪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