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怎么样

2021-06-30 14: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那么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怎么样?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怎么样

一、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怎么样

《民事诉讼法》第197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是关于审查实现担保物权申请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97条的直接后果就是有两个: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学术界关于“请求法院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尚有争议,主要有两要件说、三要件说、四要件说。其中,两要件说认为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包括担保物权的有效存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受清偿。三要件说则认为包括担保物权的有效存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受清偿、以及担保物权的实行未受到法律上的特别限制。四要件说认为包括担保物权的有效存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受清偿,以及债务未受清偿非因债权人的原因造成。

有观点总结,主债权、担保物权合法存在以及实现担保物权条件成就的要件,主要包括:

1、主债权合法有效的存在。应通过主合同及合同履行状况来证明;

2、担保物权的有效存在。应通过担保物权合同、担保物权登记证明、担保物的占有状况等证明;

3、履行期届满,债务未受清偿;

4、发生法定、约定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

5、担保债权确定,诸如在多方担保、混合担保的情况下,受偿次序明确、受偿份额明确;

6、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担保物权的行使条件

担保物权人行使担保物权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存在着有效的担保物权;

二是被担保的债务履行期已经届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

三是债权未受清偿。

1、存在着有效的担保物权

所谓担保物权有效存在,是指依当事人约定成立的抵押权,已经依法登记,并载明所担保的债权。依法律规定取得的抵押权,确有明文规定,且抵押权人主张的抵押权已满足其要件。动产质权人或者留置权人已合法地占有质物或者留置物。如果质权人或者留置权人已丧失对质物或者留置物的占有,不能认为质权或者留置权的合法存在。

2、被担保的债务履行期限已经届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权的情形

担保物权的设立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当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的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担保物权人才可以行使担保物权。如果债务履行期限尚未届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权的条件尚未成就,债务人是否履行债务尚不得而知,担保物权人不能对担保物行使权利,否则,构成侵权。这一条件仅适用于抵押权和动产质权,留置权的行使条件法律另有规定,将在后面论述。

3、被担保的债权未受清偿

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时,表明债权未受清偿,担保人可以行使担保物权。如果债务已经履行,设立担保的目的已经达到,担保物权已经消灭,担保物权人应将占有的担保物返还担保人,担保物权人对担保物不再享有任何权利。

这里所说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担保物权人可以行使担保物权,是对一般情况而言。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担保物权人可以在债务清偿期限届满前行使担保物权:

(1)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受理债务人破产的案件的;

(2)担保人故意毁损或者减少担保物价值,损害担保物权人利益的;

(3)担保人应当另行提供担保而拒不提供的。

需要指出的是,行使担保物权是担保物权人的权利而非义务。当担保物权人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时,债务人不能以担保物权人未就担保物行使权利进行抗辩,更不能强行以担保物清偿债务。实践中,确实遇到债务人要求担保人参加诉讼,与其共同承担债务的,这实际上是对债权人民事权利变相的侵犯,实质上是要求他人代替自己履行债务,法律上说不通,于理也不合。

以上是担保物权人行使担保物权的一般条件,但对留置权来说,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还有特殊的要求,即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应当给债务人不少于两个月履行债务的宽限期,通知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的,留置权人才可以行使留置权。这是因为,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债权人是否留置债务人的财产,完全取决于债权人,债务人无权干预,债权人如果不通知债务人,债务人无法知道债权人是否留置了其财产。另外,债权人通知债务人,也具有催告的性质,督促债务人尽快履行债务。同时,债权人留置了债务人的财产,其权利的实现已经有了相当的保障,处于主动地位,其履行通知义务,有利于债务人权衡利弊,决定是设法履行债务还是等待留置权人对留置财产实行变价,对债务人也是一种照顾。我国原来的《经济合同法》第19条规定,在加工承揽合同中,定作方超过6个月不领取定作物的,承揽方有权变卖定作物,所得价款在扣除有关费用后退还给定作方。该规定的宽限期偏长,与《物权法》第236条的规定相比操作性也差。我国《民法典》第453条规定,“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六十日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限,但是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也就是说,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务的履行期限。合同中没有约定债务的履行期限的,债权人应当按照《民法典》第453条的规定,给债务人60日以上债务履行的期间。

三、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

担保物权是以直接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以确保债权实现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担保物权的实现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物权人经法定程序,通过将担保标的物折价、拍卖、变卖等方式,使其债权得到优先受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担保物权人的合法权益,便利担保物权的实现,节约诉讼资源,新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增设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一节,对担保物权实现的相关程序性问题作出了规定。

1、申请条件: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民法典》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2、审查和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对于担保物权的实现主要通过简便的非讼方式实现,即如果双方对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达不成协议的,担保物权人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拍卖、变卖担保财产,而非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物权人可以经法定程序,通过将担保标的物折价、拍卖、变卖等方式,使其债权得到优先受偿。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对“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怎么样”的解答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