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非法占有立案流程

2021-08-23 10: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占有作为民事主体对财产的一种空间上掌控的行为,根据其是否是财产的权利人可分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没有合法的依据占有他人财产的就是非法占有,那被人非法占有财产要通过起诉立案追回的,非法占有立案流程是怎样的?下面就跟着找法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非法占有立案流程

一、非法占有立案流程

1、询问核定身份:姓名、住址、拘留时间、逮捕时间、起诉书收到时间、是否要求回避;

2、法庭调查:

1)宣读起诉书,询问被告人是否认可;

2)公诉人询问被告人:认罪否;犯罪时间、地点、次数是否与起诉书一致,逐项与起诉书核实;

3、举证质证:

1)公诉人将犯罪证据:举证、展示,被告人及律师逐一确认

2)被告人及律师是否有证据出示;

4、法庭辩论:

1)发表公诉意见,指出犯罪事实应当承担刑事处罚;说明被告人主客观都有犯罪事实,构成犯罪要件,罪名成立

2)被告人及律师发表辩论意见,开脱罪责,力争无罪或降低惩罚;

5、被告人最后陈述;

6、休庭,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合议量刑;

7、宣判。

二、职务侵占罪的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接受立案材料,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发生,依法应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环节,是能否正确、及时地立案的关键。因为立案或者不立案,取决于公检法三机关对立案材料审查的结果,而审查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立案条件,确认有无犯罪事实和分析、评断这种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过程。因此,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这是立案程序的最后结果。

三、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相关规定,数额较大:5000至20000元以上。数额巨大:100000元以上。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非法占有立案流程的相关内容,根据以上内容可知,非法占有立案流程: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休庭;宣判。若您还有法律疑问,建议您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