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则

2021-07-29 14: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善意取得的规则是由法律赋予的,不同的事物的善意取得规则也不尽相同,这也让善意取得规则更加丰富多样。那么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则?为了解答这方面的相关问题,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来一一为您解答,希望能解答您心中所惑,对您有所帮助。
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则

一、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则

遗失物被处分的,失主有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遗失物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

首先,要谈遗失物的善意取得问题必须在如下三个前提下进行:

1、遗失物仅限于动产,不动产上不存在遗失物自不待言。

2、遗失物的善意取得,是针对遗失物的受让人而言的。遗失物的拾得人无善意取得可言。

3、遗失物善意取得的基本前提是已经符合了善意取得的一般条件的。否则,无论是否遗失物均不可能善意取得。

二、返还原物的费用问题

原则上,失主在上述规定期限内请求返还原物的,无需支付受让人取得该物所产生的费用,受让人所遭受的损失应向其前手追偿。

但是有以下两种例外情形:

1、受让人通过拍卖购得该遗失物;

2、受让人从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处购得该遗失物。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


       1、动产

       传统民法上,善意取得通常指动产善意取得。动产指土地及其定着物以外的一切之物,如图书、画、珠宝和无记名证券(如车票)等。对于票据,根据《票据法》第12条,除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者,善意付出对价而取得票据的人可善意取得,其他有价证券类推适用该规则;关于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采用登记对抗主义的动产,《德国民法典》第932条款认可未登记船舶的善意取得 。我国学者对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存在分歧。王轶教授认为,已经登记的此类动产具有公信力,不存在善意取得问题。若未登记不存在“对抗善意第三人效力”,善意的受让人基于所有权人所享有的所有权自身效力不足即可取得动产所有权。

       2、不动产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不动产,但不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有学者主张,我国采取严格的不动产登记生效要件主义,基于登记的公示效力即可调整不动产相关问题,原则上不存在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空间;有学者则提出异议,称在出现登记记载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一致以及物权变动没有实时反映在登记簿上等错误时,登记权利被无权处分,善意取得有适用的可能性空间。

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则的内容如上述找法网小编呈现的正文所示。综上所述,遗失物被处分的,失主有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遗失物受让人之日起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