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质押合同无效情形

2021-08-06 13: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质押行为时有发生,并且会需要签订合同,质押合同,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双方基于主债务合同就质物担保事项达成的书面担保合同。那么,质押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质押合同无效情形

  一、质押合同无效情形

  1、无效担保合同的归责原则。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些法律的规定,确认了无效担保合同的归责原则是采取了“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属缔约过失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也正是以民法上以过错为原则而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

  2、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担保合同无效时,只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无效担保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范围的确定取决于债权人因担保合同无效所造成的损失、担保人和债权人对无效合同的过错程度等因素。

  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法律责任应按如下情形处理:

  (1)主合同无效致使担保无效时担保人的责任,无论主合同的无效应归责于债权人还是债务人,还是双方都有过错,也无论无效的结果导致的是返还原物,还是赔偿损失,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都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2)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债权人无过错的,因担保人的无效担保行为造成主合同债权人损失的,担保人应根据其过错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种担保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是指债务人与担保人违反法律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以及恶意串通欺骗债权人而缔结担保合同的情形。

  二、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因

  (1)主体违法

  当事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保证人资格不合法;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况。

  (2)客体违法

  抵押财产是法律禁止的;抵押或质押财产是赃物或遗失物。

  (3)内容违法

  如债权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使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扣担保的无效。

  三、质押合同贴印花税吗

  质押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应该视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帐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所述授信、质押、保证合同,如都与银行贷款有关,但在具体借款时另有借款合同并贴花的,我们认为这种情形下,对于在印花税规定中未列举的三种凭证不需缴纳印花税。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质押合同无效情形的相关法律内容,小编提醒,按照规定民法典中质押合同无效的话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对于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几种,如果双方都有责任那么都需要承担的,希望大家明白。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在线律师平台进行咨询,大家的法律问题会有律师进行专业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