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物权获得方式

2021-08-05 16: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物权作为我国民事主体能依法拥有的民事权利的一大类,其包括了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作为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其受我国法律的保护,物权所有人可以合法范围内依法行使自己的物权。那物权获得方式有哪些?下面就跟着找法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物权获得方式

一、物权获得的方式

物权获得的方式可细分为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动产物权的取得、用益物权的取得。

某些法律事实能够引起这三种物权的发生,某些法律行为仅能引起其中一种或二种物权的发生。能够取得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用益物权的法律事实主要有以下行为和事实:

(一)合同。通过买卖、互易、赠与取得物权。

(二)善意取得。受让人基于对不动产登记、动产占有的信赖,以对价善意受让不动产、动产的物权,纵使出让人无转让的权利,受让人依然能够取得该不动产、动产的物权。

(三)继承、遗赠。公民死亡后,继承人、受遗赠人取得遗产的物权。公民死亡的时间,是继承人、受遗赠人取得遗产物权的时间。

(四)赔偿、补偿。通过获得赔偿、补偿取得物权。

(五)判决、裁决。通过人民法院判决、仲裁庭裁决取得物权。判决、裁决生效的时间是当事人取得物权的时间。

(六)划拨。通过划拨取得物权。

(七)时效。通过取得时效取得物权。

二、物权还有哪些其它获得方式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含义是取得权利时不根据原所有权人的意思或原来客体物上根本就不存在所有权,在特定法律事实发生时只依法律规定即可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前提是客体物之上不存在所有权;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权的取得不需要与任何人相关,而仅依取得人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的行为即可。所以一般而言,基于事实行为而取得的物权,即属于物权的原始取得。在原始取得的物权上不存在他人的意志关系,或者说是该物权不因他人的意志关系而受影响。

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劳动和生产、先占、发现、拾得、时效取得、善意取得、添附、加工、孳息等。

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也称派生取得或传来取得,它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从取得人角度是取得权利,从相对人角度则是权利的丧失,故对照原始的绝对取得继受取得又称相对取得。在继受取得中,物权权利是从他人那里移转而来,主要是原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物处分行为的结果。一般而而,基于法律行为的取得大都属于继受取得。依继受的方法不同,继受取得又分为移转取得和设定取得。

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有哪些不同

1)原始取得是一种事实行为,一般只须有占为已有的意思或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即能取得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定继承除外),须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合意并满足法定的变动生效要件,才能取得所有权。

2)原始取得针对的是物上不存在所有权或被视为不存在任何权利,即使之后发现存在真正所有权或其他权利,也因原始取得而消灭这些权利;取得人均依法取得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继受他人的所有权,所有权上存在的负担(如租赁权)对于取得人具有约束力;继受取得的基本规则是:任何人不能取得大于前手的权利。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物权获得方式的相关内容,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物权获得方式合同的买卖和赠与等,善意取得、继承、遗赠、赔偿、判决、划拨等。若您还有法律疑问,建议您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