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可否约定留置权

2021-09-07 14: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可以约定留置权,但是由于留置权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能够自行约定留置权,只有特殊的几种合同才可以约定留置权,而且没有约定,符合条件时也可以适用留置权。那么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合同可否约定留置权的相关内容。
合同可否约定留置权

一、合同可否约定留置权

留置权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合同不可以约定排除留置权。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承认了当事人可以约定部分地排除留置权。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全部地排除留置权。该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排除留置权,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留置是债权人以继续占有控制债务人的财产,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留置权是债权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享有的权利,具有直接支配留置物和留置物的交换价值的效力。留置是《民法典》规定的一种债的担保方式,实质上是法定质权。留置权的取得条件、适用范围、担保范围和留置权的效力、留置权的实现、消灭都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当事人约定,这是留置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区别之一。

既然留置权是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权,也可以预先抛弃留置权。法律虽然不允许当事人任意设定留置权,但是,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应当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留置权。

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排除留置权的,债权人在留置权条件成立时也不能留置该物,只能采取其他措施来实现自己的债权,即使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合同中未约定的,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

二、留置权的适用合同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权在我国的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留置权可适用于加工承揽合同;

2、留置权可适用于基本建设合同中的建筑安装承包合同;

3、留置权可适用于保管合同;

4、留置权可适用于财产租赁合同;

5、留置权可适用于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

三、留置权有哪些法律特征

1具有物权性

留置权发生两次效力,即留置标的物和变价并优先受偿。首先,留置权是一种物权。留置权系以留置物为标的的权利,其效力直接及于留置物。当具备法定条件时,留置权人就可以排他地占有,支配留置物,不仅得对抗债务人的返还请求,且得对抗一般第三人对留置物的权利主张,其次,留置权是一种担保物权。留置权是以担保债权受偿为目的的物权,不同于用益物权,系以取得留置物的交换价值为主要内容的权利。故留置权体;现为一种价值权。当债务人不履行给付义务超过约定期限时,留置权人可以就留置物的交换价值优先受偿。

2不可分性

即债权得到全部清偿之前,留置权人有权留置全部标的物。不可分性是物权,特别是担保物权的共性。所谓留置权的不可分性,是指留置权的效力就债权的全部及于留置物的全部。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留置权所担保的是债权的全部,而非可分割的债权的一部分,二是留置权人可以对留置物的全部行使权利,而非可分割的留置物的一部分。所以,债权的分割及部分清偿、留置物的分割等,均不影响留置权的效力。只要债权未受全部清偿,留置权人就可以对留置物的全部行使权利,留置权的不可分性决定于留置权的效用。

3从属性

留置权实现时,留置权人必须确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留置权为担保债权而设立,故留置权从属于其所担保的债权,它们之间形成主从关系:债权为主权利,留置权为从权利。这种从权利为从物权,而非债权。有人认为留置权为从债权,这是对留置权从属性的误解,无疑否定了留置权物权效力的本质属性。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合同可否约定留置权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综上所述,只有特别的几种合同内容中可以约定留置权,没有提及符合成立条件的,也可以主张留置权。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的,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