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哪些情况下不得行使留置权

2021-12-16 16: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如果当事人双方订立的合同,就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来履行各自的义务,当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时候。可以留置标的物,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得以顺利实现。那么哪些情况下不得行使留置权呢,什么情况可以行使留置权,下面就由找法网的小编,为您带来问题的解答
哪些情况下不得行使留置权

  一、哪些情况下不得行使留置权

  (一)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按照其规定。

  如果法律基于某种原因明确规定某些情形下不得留置或者某些财产不得留置,则须按照该法律规定,不得成立留置权。

  (二)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约定。

  对于当事人已经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都不能成立留置权。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法律之所以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主要是由于留置权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则,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担保债权的实现,并未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基于意思自治而自愿放弃这一权利,法律也是允许和认可的。

  二、什么情况可以行使留置权

  (一)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

  债权人对已经占有的动产,并不能当然成立留置权,留置权的成立必须以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全部履行为条件。债务人在债权未到期的情况下仍处于自觉履行的状态中,这时留置权还不能成立。只有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可以将合法占有的债务人动产留置。

  (二)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其意思主要包括:一是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的是债务人的动产,而不是不动产,占有不动产不构成留置;二是债权人必须占有动产。不占有动产不得享有留置权;三是债权人占有必须是合法。其合法占有可以基于承揽、运输、保管等合同的约定而取得的对动产的占有。如果不是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不得留置。

  (三)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除了企业之间留置的以外,留置财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处于同一法律关系中。比如,保管合同中寄存人不按期交付保管费保管人可以留置保管物,此时留置权成立。如果保管人对寄存人留置的是债务人的其他财产,则该留置权不能成立。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行使留置权

  (一)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合法手段占有债务人的财物,在由此产生的债权未得到清偿以前留置该项财物并在超过一定期限仍未得到清偿时依法变卖留置财物,从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以下情况可以行使留置权:

  1、双方必须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2、债权人依合同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3、债权和债权人占有财产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即债权和标的物的占有取得是基于同一合同关系而发生,但是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4、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

  《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民法典》第四百四十八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是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二)实践中比较常见、比较典型的有基于维修合同产生的债务和占有。但某些情况并不能够行使留置权,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布典型案例,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为由,主张对单位为其配备的劳动工具行使留置权,因该劳动工具不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标的物,与劳动债权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故劳动者不得对劳动工具行使留置权。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留置权的行使,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保障自己的债权能够得以实现,但是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当事人不得行使留置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另一方才可以行使留置权以上,便是找法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有关于哪些情况下不得行使留置权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