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欠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能做抵押吗

2022-03-11 18: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很多人在借款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能力偿还借款的,可以通过担保或者抵押物来进行偿还。那么民法典欠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能做抵押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法典欠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能做抵押吗

  一、民法典欠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能做抵押吗

  抵押是在借贷时约定由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担保。而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是在债务刑期后发生的,所以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不能做抵押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四条 【抵押权的定义】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第四百一十条 【抵押权的实现】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二、无力偿还法院该怎样执行

  (一)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个人财产,如果实在没有,就只能等到债务人有钱了,随时追缴,还可以限制其高消费,如坐火车不能坐软卧,不能坐飞机,不能进入高等场所消费之类的。债务人的亲属是没有义务替他还钱的。债务人在清偿债务后,依然无法完全清偿,法院的执行部门会依法调查债务人财务状况,包括其个人名下合法财产数量,是否有转移财产的行为等等。确定债务人或者义务人名下没有可执行财产(如必要生活费等财产属于不可执行财产),则可以确定债务人无财产可执行,进而可以认定其无能力执行偿还义务。当然,就算法院认定后,债权人发现债务人存在可执行财产时,依然可以向法院申请主张继续执行。

  (二)逾期不履行,法院可依法采取以下强制措施:1、将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不良信息予以公开,并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和法院公告进行曝光;2、向金融机构和工商、房管、税务、国土等部门通报;向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通报备案,限制债务人出境;3、视情限制债务人实施高消费行为;4、属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或公务员的,将向人大、政协、纪委、组织部门通报。

  三、欠款人无力偿还怎么办

  如果说欠款人无力还债的话,经过债权人的允许之后,那么可以分期偿还债务。

  (一)可以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分期支付债务。

  (二)债权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三)如果是企业的话,要申请破产,进行破产清算。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补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破产解散。

  债务人不还债有以下处理方法:

  1、注意催讨

  有句俗话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仍然存在着不讲信用的人,他们有的到期不还,有的借整还零等等。因此,凡借出的款项已经超过双方约定期限,但借款仍未归还的,出借人就要考虑催讨,提醒借款人,催告其在合理的期限内返还借款。

  2、及时起诉

  借贷双方权利受侵害的,被侵害者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的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

  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新的诉讼时效就可以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了起诉权,而且可以继续拥有胜诉权,从而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法典欠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能做抵押吗的相关知识,综上,抵押是在债务偿还之前就成立的,所以对于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不能做抵押担保。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