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抵押财产转让法律有什么规定

2022-10-20 18: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抵押财产转让法律的规定有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即需要看双方当事人是否有相关的约定,若有约定的,则按照约定进行,若没有约定的,则在转让抵押财产过程中需要通知抵押权人。
抵押财产转让法律有什么规定

  一、抵押财产转让法律有什么规定

  抵押财产转让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06条: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找法网提醒您,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二、房产抵押登记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房产抵押登记需要提交的材料有:

  1.房屋他项权利登记申请书;

  2.房屋权属证书、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3.借款、抵押合同;

  4.抵押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以共有房屋设立抵押的,还应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及其身份证明;抵押人不是债务人的,还应提交债务人身份证明。

  三、抵押担保的范围

  1.主债权。又称原债权、本债权,是担保的重要内容。

  2.利息。包括法定利息和约定利息。

  3.延迟利息。指由于债务人延迟履行而导致的利息,延迟利息是法定的附随性债权,因此不必经当事人特别约定或登记,即属于房地产抵押的担保范围。

  4.违约金。指合同一方因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为违约行为支付的带有惩罚性或者补偿性的金钱。

  5.损害赔偿金。指债务人因不履行债务或者不适当履行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害而支付的赔偿费用。

  6.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指抵押权人因行使抵押权而支出的费用,比如拍卖费、变卖费、诉讼费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