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指南

首页 >办事指南 >企业办事 >企业税务 >正文

企业社保税前扣除标准有哪些?

2020.07.27

为了稳定税收和保障办理社会保险的人的利益,根据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针对社会保险实施了税前扣除,避免多收误收的情况。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通过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规避一些社保税前扣除的漏洞。那么,企业社保税前扣除标准是怎样的?

一、什么是社保税前扣除?

1、社会保险费用的概念

社会保险费是指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当中,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险的保险人即国家为了承担法定的社会保险责任,而向被保险人即雇员和雇主收缴的费用。

2、社保税前扣除的概念

按照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时是有区别的。因此,就产生了社会保险费用税前扣除,其扣除必须符合现行的税收政策规定。

二、企业社保税前标准规定

1、《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通过企业社保税前扣除标准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险费用税收政策中具体到哪些社会保险费能税前扣除,由于纳税人理解不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所差异,难免会因为人为的理解差异出现扣除的误差,比如多收重收等情况。所以,企业在进行社保税前扣除时一定要严格审核。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