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最长诉讼时效一定是20年吗

2021-05-24 10: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最长的诉讼时效法律规定是二十年,但也不是必然就二十年,只是要延长需要经过程序批准。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最长诉讼时效一定是20年吗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长诉讼时效一定是20年吗

  一、最长诉讼时效一定是20年吗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诉讼的最长时效是二十年,如果诉讼时效超过二十年的,在特殊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适当延长。

  延长诉讼时效所依据的正当理由(事由)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确认的,因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不可能将阻碍诉讼时效进行的情况全部地加以规定。当出现中止和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之外的事实即特殊情况,造成权利人逾期行使请求权时,有必要授权人民法院审查是否作为延长时效的事由,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而所谓特殊情况而不指权利人由于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是什么

  1、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规定;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4、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但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如物上请求权;

  5、法官无权主动释明并适用该时效的规定需要当事人提出适用该制度 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

  三、民事诉讼时效所定20年期间的性质是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所定20年期间属于除斥期间。

  首先,20年期间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适用诉讼时效可能出现的问题,即诉讼时效期间可能因权利人不知权利被侵害而拖得过久,以致于影响法律关系的稳定,故有规定不变期间予以限制的必要。由此可见,规定该期间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其次,《民法典》的规定是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尽管可延长,但从条文本意来看,人民法院有权延长的期间并不包括限制诉讼时效的20年固定期间,否则该规定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其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有别;再次,期间均是从当事人的权利客观上发生时起计算,而不是像诉讼时效期间那样,从权利人主观上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可行使时起计算。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长诉讼时效一定是20年吗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一般来说当事人都能及时发现自己被侵权尽快起诉的。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