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为多长

2021-05-27 09: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诉讼的了解多为起诉的流程或者是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但其实要想顺利起诉还需要关注的就是法定诉讼时效。那么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为多长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为多长

一、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为多长

法律明确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哪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三、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

(一)法定事由

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二)其他阻碍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为多长的信息,由上可知,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