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多少岁

2021-05-27 09: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司法中,我们在追究某些人的责任时都会说我有权对其主张某些要求,这其实代表着行为人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而这也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体现。那么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多少岁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多少岁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多少岁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二、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一)主体的平等性

我国公民的平等性,主要表现为:

1、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政治态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职务高低、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等方面有何差异,但他们在民事权利能务方面都是平等和无区别的。

2、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资格平等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不受有无行为能力的限制。

3、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其合法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有权依法向人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法律手段制裁违法行为人,给公民合法民事权益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二)内容的统一性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是指法律赋予公司可以享有原各种民事权利和应当承担的各种民事义务的范围。公司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它体现为:

1、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实现的物质基于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公共设施及公民实际掌握的物质财富,可以保障他们行使各种民事权利。

2、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为公民实现其民事权利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有什么不同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而民事权利则不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民事主体既可以依法转让或放弃某项民事权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剥夺其原享有的某项民事权利。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多少岁的信息,由上可知,自然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